保險中介領域“放管服”改革再添新動作 在北京設點松綁
2021-10-13 09:29:27 來源:北京商報
保險中介領域“放管服”改革再添新動作。10月12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近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于規范在京保險中介機構營業場所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允許現有工商登記住所無法滿足經營業務條件的在京保險中介機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另行設置一處在京的固定營業場所開展經營活動,并明確相應監管要求。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北京共有專業中介法人機構388家,分支機構542家,非金融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2400余家。
一直以來,監管部門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加大,先后實施了保險專業代理和經紀機構設立“先照后證”改革、取消分支機構設立許可改為報告、保險公估機構設立由行政許可改為備案等措施,持續為保險中介機構松綁減負。
此次《通知》主要明確了四點,包括中介機構營業場所管理的適用對象、基本前提、程序要求、信息披露和告知義務。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認為,《通知》的出臺有兩點原因。首先,中央要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減輕企業負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保險中介機構經營中面臨更大的挑戰。《通知》的出臺就是為了減輕在京保險中介機構的負擔。其次,隨著保險科技,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在保險業的廣泛應用,使得保險中介機構營業場所區位的重要性下降,實踐中有機構在注冊地址之外選擇房租成本更低的住所實際開展相關業務。
《通知》所稱的保險中介機構是指在北京市依法設立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和非金融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通知》要求保險中介機構設立的營業場所應按照保險監管法律法規的要求,配備相關軟硬件設施,滿足保險業務開展的需要。營業場所應為真實、合法、安全的非住宅類規劃用途的固定場所。
李文中表示,保險中介機構的營業場所必須真實有效且應該是非住宅用途非常重要。第一,客戶可以根據營業場所的情況來評判保險中介機構的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第二,客戶往往需要保險中介機構提供各種服務,營業場所的位置決定了提供服務的便捷性、及時性與質量;第三,根據法律規定,保險中介服務引起糾紛后營業場所也會影響到訴訟的司法管轄。此外,營業場所要配備相關軟硬件才能保證保險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的質量,才能便于保險監管機構對其實施有效監管。
《通知》指出,保險中介機構在登記住所以外設立營業場所、變更或取消營業場所、變更登記住所的,應在事項發生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前三季度銀保監系統發現,前三季度因營業場所變更未按規定向監管部門報告、未將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原件放置于營業場所顯著位置的情況而被罰的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達40余家次。
保險中介機構為何需要信息公開?該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李文中認為,首先,營業場所對于客戶是否愿意接受保險中介服務非常重要,因此理所當然應當公開,讓客戶知曉。其次,要求保險中介機構按規定公開營業許可證或備案表公開也是告訴客戶相關中介機構有從事相關保險中介業務的合法資質,這也能夠有效防范那些沒有相關資質的機構非法從事保險中介業務,或者利用保險中介服務對客戶進行詐騙,損害客戶利益。(記者 陳婷婷 實習記者 胡永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