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體系 促進新就業形態穩健發展
2022-03-09 09:37:51 來源:今晚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政協醫療衛生體育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楊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應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體系,促進新就業形態穩健發展。
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截至今年1月31日,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398.8萬本,可見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已成為全日制用工的重要補充,成為“六穩”“六保”的重要抓手。楊光在調研中了解到,實踐中新就業形態的勞動者權益保障成為社會焦點,主要表現為,由于平臺經濟的特殊性,在現有法律體系下,難以界定“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下平臺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關系;在實踐中,確有個別靈活用工平臺出現人身財產損害,而勞動者維權困難的情況。
楊光表示,為促進新就業形態穩健發展,建議從法律層面對“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的情形”范疇進行界定,適時修改完善勞動法,或出臺司法解釋。建議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司法認定標準。倡導有利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算法改善。算法的廣泛運用在提升勞動管理智能化與效率的同時,也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帶來難題,如陷入不由自主超強度勞動的怪圈、控制提成比例在收入分配上受到壓榨等。建議通過監管機構和工會的介入,引導平臺企業善用算法權利,依法依規制定修訂直接涉及勞動保障權益的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合理確定考核和獎懲要素,避免超強度勞動和因此造成的人身傷害問題,在收入分配、勞動時間強度、訂單分派等方面避免過于苛刻的要求,關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此外,應提供職業傷害兜底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享受市場化高收益的同時,不應再要求適配基于人身從屬關系的全額勞動權益保障,但鑒于新就業形態中人身傷害易發多發的特點,職業傷害兜底保障是底線要求,關乎社會穩定。(記者雷風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