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制度保障讓老年人老有所養 鼓勵互助照料式養老政策
2022-03-07 08:53:47 來源:南京晨報/愛南京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變大,“養老”這個關乎著“幸福中國”建設的民生工程已被提上不可忽視的議事日程。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養?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帶來了“關于鼓勵支持子女贍養、互助照料式養老政策”的提案。
落實制度保障,使“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成為可能
“2021年數據顯示,我國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依托社區養老,3%入住機構養老。”喬旭說,“我建議在制度層面進一步落實落細以確保就近居住和共同生活成為可能。比如在房地產稅政策、土地供應、住房政策、醫保跨省政策,以及電價、水價、氣價等支持政策等方面做出相應的細化舉措。另一方面通過減免父母社區停車費、公路收費等,鼓勵子女‘常回家看看’,將‘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更好地照進現實。”
建立“時間銀行”,鼓勵親屬鄰里互助照料服務
隨著歷史上獨生子女政策的貫徹實施,以及單親、丁克、隔代等家庭新類型快速增長,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逐漸淡漠。針對此種境況,喬旭介紹說:“美、英、日等國家建立了‘時間銀行’機制,通過志愿服務、鄰里互助、社區介入、企業參與等推進互助照料,這種養老方式也值得借鑒。”他表示,我國北京、南京、青島、成都等地已在積極探索互助照料(養老)模式。他建議進一步完善照料(養老)制度;細化“時間貨幣”標準化計量兌換方式細則,做到兌換合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加強信任機制建設。“‘時間銀行’的存儲與支付,使義工服務既有了意義又有了回報,不失為互惠共贏的方式”。
剛柔結合,確保“百善孝為先”的美德傳承
“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更應兼顧法治的剛性和道德的柔性,弘揚‘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喬旭表示。
他介紹說,新加坡有關法律強化家庭成員的贍養責任,拒絕贍養將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積極贍養者則享有一系列津貼計劃。我國提出將有能力贍養而拒不贍養老年人的違法行為納入個人社會信用記錄。
他建議將法律強制性要求和道德引導相結合,雙管齊下:一方面,將贍養老人責任與公民征信系統、公務員德操考核、企業員工社會責任評價等掛鉤;另一方面,開展宣傳教育和“孝親榜樣”評比等活動,樹立良好家風。此外, 喬旭建議針對老年人實際需求細化子女護理假政策,尤其要對80歲以上老年人的子女護理給予特殊安排。
(通訊員 楊芳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王晶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