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金融詐騙手段防不勝防 6種老年人金融騙局要注意

2022-02-18 11:17:39 來源:北京商報

幫老年人遠離詐騙陷阱已成為熱門話題。2月17日,“不要讓老人獨自參加陌生人飯局”“售價5000元的保健品進價僅9元”話題沖上熱搜。這樣的詐騙手段其實并不是新花樣,北京商報記者采訪多位消費者發現,其實,除了讓老年人信以為真的保健品騙局外,還有多種類似的金融詐騙手段,更是讓其防不勝防。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老人會成為金融詐騙的重點目標主要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老年人日常較少接觸數字化產品的使用,缺乏相應的防范意識;二是老年人通常擁有一定的退休養老積蓄,對投資增值也有一定需求。

針對此類騙局治理,蘇筱芮建議,首先應當在主流渠道開展大規模宣傳,提升老年人的數字素養,將老年人作為反詐工作的重要目標對象;其次,從基礎設施方面,鼓勵正規金融機構就各類產品實施適老化改造,并結合適老業務的特征打造特色化生態平臺;最后還要加大對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設立專門的舉報渠道,樹立一批大案、要案以震懾市場。

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同樣稱,一方面需要加強老年人對金融的認知,不要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為了貪小便宜吃大虧。另一方面,社會也要更加注意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體諒老年人,相關的金融產品在設計上就要考慮老年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建議監管也可以出臺一些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規定。

北京商報記者劉四紅

■以房養老

打著投資養老名義,承諾高利率回報。忽悠老人將房子抵押貸款,然后將貸到的款項投資于號稱每月可得10%-15%的高息“理財項目”,老人將房產處置權交給理財公司。最初每月老人能收到相應的回報,一旦資金鏈斷裂,老人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歸還,連自己的房子也會被強制過戶,老人最終或面臨“錢房兩空”的境況。

■理財神器

假冒國有企業背景,宣稱比余額寶還可靠,存1萬元能賺3000元,并號稱門檻低、周期短、收益率高,下載App就可投資,邀請好友就能獲得上萬元紅包,這些自稱互聯網理財神器,通過虛構國企背景、保本保息承諾獲取老年人信任,再通過虛構項目、高收益誘導老年人充值投資拉人頭,雖然這種“投資”一開始能嘗到甜頭,但很快平臺會以各種理由無法提現甚至失聯,目前該類詐騙受害者不少是老人,超百萬元投資款血本無歸。

■政策補貼

冒充國家機關,給家境貧寒又久病纏身的老年人打電話,謊稱能為他們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政府補貼”和藥費補助,通過收取高額郵寄費、代辦費、手續費等形式進行欺騙誤導。

■虛擬貨幣

號稱不用投錢可以“零擼”,用戶通過手機就能“挖礦”,發展下線就能“推薦返利”,騙子打著“錢包”“挖礦”等概念的幣圈資金盤接連出現,而中老年人群往往成為主要的被圍獵對象。這類虛擬幣資金盤往往是以“0門檻0投資”的方式出現,再通過“推薦返利”的方式引誘老人發展下線,讓部分老人嘗到甜頭后加大投資,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后來者都會血本無歸,本質還是“擊鼓傳花”的游戲。

■稀有藏品

以“限量發行”“高額回報”“絕世珍藏”等宣傳語隱憂,吸引老年人投資,一些不法分子還許諾在短期內會幫助老年人將紀念幣進行拍賣以實現“收益翻番”,其實只是售賣一些外表華美的工藝品或翻版印制的紀念鈔,沒有任何價值,也無法再次出售獲利。

■私募眾籌

騙子利用“私募眾籌”“合伙人”“海外股權”“天使投資”等新興金融概念混淆視聽,給老年人設置各種陷阱。老年人購買產品結果變成合伙人,而合伙投資需要承擔風險,最后被告知合伙企業無法正常盈利,老人們才發現之前投資的其實是不法分子注冊的空殼公司,而投入的資金已被轉走或虧空。(作者:劉四紅)

關鍵詞: 金融詐騙手段 老年人金融騙局 詐騙陷阱 保健品騙局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