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青島提振制造業 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

2022-02-10 14:58:36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實體經濟是城市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尤其是在充斥著不確定性的后疫情時代,實體經濟“定盤星”的角色更加突出。

2021年,實體經濟的突破性發展和重大進展給青島經濟社會帶來的積極變化還歷歷在目,步入2022年,青島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勇當龍頭、爭先進位,實體經濟發展就要再提速、再振興。

加快制造業提振和現代服務業提升是提速青島實體經濟的核心引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催化下,全球正處于產業調整和變革的窗口期,青島通過前期布局,積累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為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向高端躍升搶得了先機。而步入新的一年,優勢要轉化為勝勢,兩大引擎要能輸出澎湃動力,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則是關鍵所在。當前經濟已經從要素驅動步入創新驅動的全新階段,實體經濟的“創新牌”能否打好,更多地要通過政策創新供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壯大企業主體、尤其是民營經濟力量,從而充分激發企業和企業家的創新活力。

提振制造業,破解實體經濟發展核心命題

制造業是青島最突出的比較優勢。

當前,伴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步伐,全球發展開啟了新一輪的制造業競速。不同于傳統制造,數字化浪潮下的先進制造業為經濟貢獻的不再僅僅是勞動崗位和生產制造收入,日趨鮮明的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特征讓制造業開始展現出強大的溢出效應,成為跨界帶動服務業等其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發達國家和先進城市,制造業都已重新被放回到發展的中心位置。

青島擁有較好的制造業基礎,也曾經歷過制造業的輝煌。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在制造業的強力拉動下,青島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城市跨越。但近些年來,青島制造業發展的步子慢了下來,只有比別人更加快馬加鞭,才能追回失去的時間。

盡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是青島制造業進階壯大的最重要驅動力。沒有強健的新興產業,青島難以真正邁入先進和高端制造的大門。剛剛過去的一年,青島在新興產業上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芯恩、富士康高端封測等項目的相繼投產,讓青島集成電路產業踏上了新起點;美錦、金能科技、杜科新材料等項目的加快推進,進一步完備了氫能產業鏈;剛剛簽約落戶的華人運通高合汽車,填補了青島在高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空白……新的一年,青島要依托已經打下的良好基礎,加快引進和培育更多龍頭項目和領軍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重點布局產業領域實現更多突破,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由量變走向質變。

優勢產業和傳統產業是青島制造業發展的壓艙石,新冠疫情發生之后青島制造業所表現出的強大韌性就是最好的寫照。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長8.1%,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14%,兩年平均增長6.8%。將新興產業從“小苗”培養為“參天大樹”通常需要較漫長的過程,產業要穩住發展的基本盤,就離不開既有存量產業的支撐。

2021年,青島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優勢產業——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勝出,既標志著國家對兩大產業實力的認可,也為兩大產業未來的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2022年,青島要瞄準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本地配套等方面的帶動優勢,探索產業集群化發展新路徑,在優勢領域持續引領全國乃至全球發展。

數字化改造是重塑傳統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青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力多年,如今已形成了良好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一大批先行者為各行各業均樹立了標桿。青島要充分利用好在數字化轉型上的先發優勢,推動更多中小企業“觸網”“上云”,提質增效,從而帶動裝備制造、高端化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升級。

抓住兩業融合機遇,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

技術的變革,正在模糊傳統產業劃分的界線,產業正從分割走向融合。某種意義上,現代服務業的崛起就是技術變革的產物,也是進一步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的重要維度。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青島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596.1億元,同比增長9.2%,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為60.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8%。其中,新興行業的貢獻尤其值得關注。去年1-11月,規上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8.5%、27.8%,對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而這背后,正是對制造業和服務業兩業融合機遇的緊緊把握。在數字化技術推動下,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界限不再是涇渭分明,而是日益表現出相互交融的特點,制造與服務協同發展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尤其在生產性服務業和數字產業領域,隨著工業互聯網時代的開啟,產業的做大做強更離不開制造業的大力助推。在制造業上的基礎和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超前布局,更為青島增添了砝碼。去年1-11月,青島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9.9%和25.3%,帶動數字經濟穩步提升;規模以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3%,兩年平均增長21.9%。

今年一開年,青島在兩業融合上就有新的“斬獲”。1月26日,隨著一聲云敲鐘鐘聲的響起,落戶青島僅13個月的青島創新奇智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AI+制造”第一股的同時,也實現了青島人工智能行業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新的一年里,青島要繼續乘勢而上,就要借助2021年獲批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的東風,繼續發揮好工業互聯網改造補貼等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持續推動工業設計、生產服務型物流等加快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帶動現代服務業加快提升。

同時,要加快服務業集群化發展。與蘇州、杭州、寧波等地相比,青島服務業集聚區體系構建較晚,整體能級較低、規模較小,集聚效應不明顯,特色不夠鮮明,集聚區內產業鏈尚未形成,有集聚無集群,主導企業帶動作用不明顯。圍繞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首批認定的市級重點產業集聚區圈定了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文化創意、數字信息、醫養健康、科技服務、電子商務、商務服務、節能環保、精品旅游、時尚消費、新型專業市場等12個領域。新的一年,青島勢必要推動集聚區在規模、質量、效益上再提升。

壯大民營經濟,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就像是晴雨表,一座城市實體經濟的活力,很大程度上要看民營經濟的活躍度。

剛剛過去的2021年,青島民營經濟的強勁發展勢頭有目共睹,形成了被全國上下熱議的民營經濟“青島現象”,與成都、常州、溫州、臺州、泉州、佛山、江陰等城市一同入選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首批創建城市,是北方唯一,設立“青島企業家日”等14項做法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向全國推廣。

關鍵詞: 青島 制造業 現代服務業 創新創業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