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打造跨境貿易產業生態 打通“雙循環”堵點
2022-02-07 10:15:40 來源:江蘇經濟報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推動新發展變革的重要力量,數字引領下的各類新消費場景,正在開啟一片廣闊的新消費市場。在南京江北新區核心商業地塊的弘陽廣場,國內首家DODR絲路跨境自貿區免保稅店內人頭攢動,琳瑯滿目的跨境商品陳列在展柜上。“這里的產品不僅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特色商品,還引入了海外認可度較高的優質品牌。”免稅店店長介紹,“2021年入駐不到半年時間,我們的門店會員已經突破了兩萬五千人,營業額也已經破千萬。”而賦能江北消費新地標,只是絲路集團落戶江北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后,在“雙循環”背景下,提升供給體系和國內需求相互適配性,打造跨境貿易產業生態的一個細節。2021年,絲路集團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破百億元,成為新區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集聚數字資源
拓展服貿空間
在位于中科創新廣場的“絲路之舟”大廈外,入口處“數貿之都”四個字非常顯眼。2021年,絲路集團跨境貿易與數字基礎設施業務總部,同時也是聯合國貿發會DODR項目的全球技術中心,落地園區“絲路之舟”大廈。是新區搶抓自貿機遇,提高自身吸引力又一豐碩成果。
讓數字提供服務、讓服務促進發展,關鍵在于共建共享良好的數字生態。“絲路之舟”依托數字技術,以跨境電商為基礎,推動數字基礎設施,2021年6月,首個納扎爾巴耶夫科學創新實驗室正式入駐“絲路之舟”,“這個實驗室主要是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對‘一帶一路’和‘陽光之路’項目的有效耦合進行大規模研究。”除此以外,絲路集團協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探索科技賦能絲路沿線國家產業生態鏈,以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科研聯合體模式。絲路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作中,多方共同就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和供應鏈金融等方面開展項目合作,用數字化方式引領國際優質資源加速向新區集聚,拓展服務貿易的空間。”
發揮國際平臺效能
打造跨境數字生態
2021年以來,絲路形成了以絲路之舟科技有限公司為核心載體的企業組織架構,打造“絲路之舟”品牌及其產業生態,同時聯合國家發改委、南鋼集團等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共同成立合資企業,共同打造跨境貿易產業生態。
除此以外,絲路充分發揮聯合國貿發會(UNCTA)等平臺作用,與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歐盟委員會司法與消費者總司共同發布了《數字經濟中的消費者信任:在線糾紛解決案例》研究報告,為全球數字生態良好營商環境貢獻了絲路力量。深化數字貿易、數字技術、數字服務等各領域合作。2021年12月14日,絲路集團受邀參加G-GLOBAL第二屆21世紀世界大會,積極搭建區域和國際合作平臺,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深入拓展“絲路電商”合作,著力打造開放、互利、共贏的數字生態。
絲路孵化數字貿易生態企業43家,2021年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全年破百億元,服務輻射海內外數萬家企業,正在釋放出提升服務能力、豐富經濟形態、開拓貿易空間的強大能量,入選南京市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孵化基地優秀單位、南京市數字經濟產業園、江蘇省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
打通“雙循環”堵點
進一步暢通貿易
再強大的力量,依然需要通過最高效的渠道釋放。經濟循環一般情況下決定了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在“雙循環”中,現代流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渠道。
現代流通,并非單純的買賣,而是多流并進、多流分流交互的,其中包括物流、信息流、數據流,最終在絲路平臺的節點上進行交匯和全過程流通。依托自身的跨境貿易經驗,絲路在推進自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在進一步完善自身智能支付和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貿易暢通、道路聯通、貨幣流通。
“以物流為例,DODR體系包含國際物流產業聯盟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搭建國際貿易物流數字化新平臺,打通港、鐵、路聯運網絡。”企業負責人介紹,以江北新區“絲路之舟”為依托,全球數字物流新生態正在建構中。2021年10月,首列“烏魯木齊—布達佩斯跨境電商班列”從烏魯木齊三坪集裝箱中心站緩緩駛出,由絲路集團發運的這趟班列,是境內運行效率最快的中歐班列線路,不受馬拉舍維奇擁堵任何影響,與其他班列比較節省時間達一半以上。
“絲路之舟”(DODR)打造的全球跨境貿易公共服務平臺,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以區塊鏈技術搭建通關服務平臺,通過與海關等部門對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通關、檢測、退稅等貿易相關服務。暢通“雙循環”,促進跨境企業生態在自貿區建設中發展壯大。
“新區制造+供應鏈協同+品牌出海”,作為新區下好數貿產業的“先手棋”,絲路正進一步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生態模式,共同發展多業態融合、全要素集聚的數字產業,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引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