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海上風電工程8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并網發電 首個潮間帶海上風電場

2022-01-26 09:10:10 來源:江蘇經濟報

2021年12月20日,深入大海60公里處,海風呼嘯。一座海浪之間的鋼鐵小鎮展現在眼前。高聳的風機縱橫排列,可起落直升機的海上換流站如同鋼鐵大廈,重達2.2萬余噸,國內最大。這是三峽新能源如東H10項目8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目前亞洲首個采用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海上風電工程。當年12月16日全容量并網發電,迄今不過40天。

2022年1月13日,百余臺風機如同海上巨人陣列,迎著凜冽北風,白色長臂轉動不息。這是國家能源集團江蘇海上龍源公司的如東環港48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全球首個潮間帶海上風電場,也是中國第二個海上風電場。2010年建成,距今已近12年。

這兩座風電場是江蘇海上風電開發成果的縮影。從2003年開始規劃的首個潮間帶國家特許權項目,到2021年底并網的三峽新能源如東H10項目,經歷了17年,1180萬千瓦裝機的“海上三峽”終于矗立在近千公里的江蘇海岸。

必須承認,“江蘇海上三峽”最終成形的巨大推動力來自2021年底徹底退出的國家補貼政策。然而,緊隨突飛猛進的市場數據而來的是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的“2022年關口”——政策刺激基本告終,補貼斷崖式下跌或僅僅象征性存在,產業界必須重新尋找可持續發展的動能。當前開發規模高居全國第一的我省首當其沖。

注定“平緩”的2022年

大潮退去之后,一切重歸平靜。某種意義上,比大潮洶涌之前更為平靜。

由于國家“十四五”海上風電總體規劃尚未公布,我省及各沿海省份的“十四五”相應規劃也未落地,中長期規劃項目尚無一確定。廣東是唯一出臺了地方補貼政策的省份,省級招標項目額度內,每千瓦時電補貼0.1元,且補貼年限不長,遠不及已經退出的國補,后者的時限是20年以上。

相對而言,我省的海上風電市場新起微瀾。今年1月7日,省發改委公示了“2021年度海上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結果”,總共三個項目,總容量265萬千瓦。其中,大豐兩個項目,分別為80萬千瓦、85萬千瓦,射陽項目100萬千瓦。業界資深人士坦言:這三個項目是“十三五”規劃的遺留項目。換言之,2022年第一個月即將結束,“海上風電第一大省”尚無任何新項目誕生,更不用說洽談省份。事實上,即使此次的競配項目也還需要等待最終核準才能開工,時間約為一年。所以,2022年將是一段注定“平緩”甚至“平淡”的時期。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祁和生直言:海上風電產業因為目前補貼政策到期,還在從這兩年的緊張中調整恢復。因此,2022年將是休整期和過渡期,肯定會有一些中小企業遭遇新的困境。

關鍵詞: 海上風電場 海上風電工程 并網發電 潮間帶海上風電場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