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2021年江蘇糧食總產有多少?全年糧食總產749.2億斤

2022-01-24 15:14:32 來源:江蘇經濟報

作為魚米之鄉,2021年江蘇糧食總產有多少?“菜籃子”“米袋子”安全嗎?農民收入漲了嗎?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情況如何?對于這些大眾關注的問題,1月22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省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本情況。記者了解到,2021年,江蘇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全年糧食總產749.2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

提質增效,糧食供給更“穩”

2021年是江蘇“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而保障糧食有效供給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在這一年里,江蘇表現出一貫的“穩”實力,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穩中有升。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季輝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江蘇糧食總產749.2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連續5年創歷史新高。江蘇主動應對“豬周期”,年末生豬存欄1482.6萬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水產品產量495.5萬噸,同比增1.1%。

在保障產量的同時,江蘇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省委一號文件把糧食生產列為重點工作,在國家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江蘇連續5年獲優秀等次。由于逐級落實,江蘇已培育綠色食品企業2270家、產品5054個,擁有綠色、有機及地理標志農產品總量規模全國第一,實施規模主體入網監管行動,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制度,農產品生產規模主體日常監管全覆蓋。

當然,江蘇農業的“穩”實力離不開高標準農田以及現代化農業技術支撐。為不斷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2021年,全省投入資金近80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390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畝均提高50公斤以上。在推動現代農業建設方面,江蘇加快南京農創園、農高區等平臺載體建設,啟動實施種業“揭榜掛帥”項目,打響種業翻身仗,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加快農機裝備與技術推廣應用,農業綜合產能不斷提升。

產業振興,“錢袋子”更“鼓”

農業農村經濟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農民的“錢袋子”。如何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產業振興是其中的一大關鍵。為此,2021年,江蘇培育了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超過180個、全國產業強鎮56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86個,著力打造優質糧油、規模畜禽、特色水產、綠色果蔬產業等省級重點產業鏈。

此外,伴隨著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江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與農產品電商經濟,2021年江蘇還首推100個農耕實踐基地和100個康美基地。目前,全省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年綜合收入超過900億元,農產品網絡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45.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24.9%。

產業不斷振興,農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季輝介紹,目前,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同比增10.7%,增幅連續多年高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6∶1。同時,江蘇還推進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支持農民創新創業,出臺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政策舉措,選樹推介“共同富裕、百村實踐”典型,探索發展融合經濟、綠色經濟、服務經濟和“飛地經濟”等四類新型經濟形態。

持續優化,農村建設更“美”

產業經濟持續發展之后,如何把經濟發展的成果反哺民生,推動鄉村振興,讓群眾過上小康生活?是江蘇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了答好這道題,2021年,江蘇推進鄉村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清理農村積存垃圾、河塘溝渠、農業廢棄物和無保護價值的殘垣斷壁,加強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加快改變農民生活習慣,實施長效管護。

季輝介紹,目前江蘇農村改革創新實現新提升。江蘇選取了6個縣開展國家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出臺首批支持政策“宅9條”。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省村(居)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江蘇就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了典型交流發言。

為了穩定現有的發展,讓農村持續變美,江蘇通過政策引導,發布“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出臺鄉村人才振興等政策措施,鼓勵更多人才來到農村、建設農村。同時,江蘇還完善農村發展機制,如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券,加快資源要素 “上山下鄉”。

(江蘇經濟報記者 張韓虹)

關鍵詞: 糧食供給 糧食總產 菜籃子 米袋子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