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5G技術加快落地 應用場景在民生賽道跑出加速度
2021-12-22 11:18:44 來源:江蘇經濟報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12月20日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的5G終端用戶已達到4.97億戶。一部手機既能管理景區,也能讓游客盡享游覽樂趣;一個24小時制的數字化政務服務大廳,不僅打破了政務服務辦理的時空限制,還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云”上辦業務;一個小小的“人機交互”音控攝像頭,為村民生活多上了一道“安全鎖”的同時,也織就了一張鄉村治理“智慧網”……在江蘇,隨著5G技術加快落地,其應用場景逐漸從工業領域聚焦至民生服務,在民生賽道跑出加速度。
智慧文旅 “西游勝境”換新顏
初冬的花果山雖不似夏天那般熱烈,卻別有一番清淡婉約的氛圍,目之所及,層林盡染處漸漸歸于簡約,愈顯天之澄明、山之清朗,正是觀覽山林風骨的好時節。
即使足不出戶,這樣的美景也能盡收眼底。以5G為依托,結合高清攝像頭,將視頻資源實時上傳至云端進行“慢直播”,線上5G+“云游”的方式可讓五湖四海的游客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觀覽花果山景區的秀美風光。
“5G技術與虛擬現實結合,讓旅游突破了空間距離的限制。游客通過手機下載我們景區的APP或微信小程序,即可一鍵完成在線預訂、旅游購物、投訴建議等操作,實現一部手機游花果山。”連云港市文旅集團信息中心負責人張欽源介紹,5G智慧景區建設不僅為游客帶來了更多選擇,也為景區管理帶來了便利。5G專網現已覆蓋整個花果山景區,并基于此搭建了5G+3D可視化綜合管控平臺,按照游前、游中、游后各個場景部署多種5G應用,并提供強大算力支撐。
在花果山智慧景區監控指揮中心,景區各區域的實時監控畫面回傳至電子大屏一側,另一側則展現著景區內氣象信息、實時游客數量、客源地域分布情況、游覽車實時運行狀況、人員到崗情況等最新數據。管理人員通過大屏監測著景區動態,在指揮中心外也能通過手機隨時掌握景區情況。同時,景區工作人員還能利用5G+無人機完成景區熱點巡檢、交通巡檢、地質勘查等工作。
張欽源介紹,指揮中心電子大屏匯總的一系列實時數據相當于讓景區擁有了“智慧大腦”,通過對數據的匯總分析,管理者能夠刻畫景區游客畫像,從而進行精準推廣,為景區收益帶來長效增長,同時促進景區管理服務提質增效;對景區的實時監控有利于消除景區停車場擁堵隱患,清晰掌握景區在不同時段的客流情況,為景區運營提供精準指南,并且一旦發現威脅游客安全情況,能夠第一時間通知現場工作人員,防患于未然。
政務服務 數字賦能“亭好辦”
工作日抽不開身去政務大廳辦業務,周末時排隊的人又太多怎么辦?鹽城市亭湖區“亭好辦”數字政務大廳所設立的24小時政務自助區讓市民不必再為此而煩惱。
這個24小時政務自助區集納了7類166個政務服務事項,市民可自由選擇業務辦理時間,對于需要人工審核的業務事項,只需將審批材料放入自助服務機旁的資料流轉箱,就有工作人員及時送至相應部門進行核驗審批,市民能選擇快遞寄送、窗口自領以及流轉箱領取等多種方式,領取審批后的資料。在此期間,市民通過手機短信便能隨時查看業務辦理進度。
同時,政務大廳還利用移動5G網絡為各樓層配置了智能導覽機器人,其不僅能快速準確地回答市民咨詢,還能根據市民當前所在的位置和需要前往的辦事窗口進行最優路線規劃,自動引導市民快速前往,讓市民少跑“冤枉路”。“部門多、窗口多,我們年紀大的人容易頭暈,幸好有‘小亭’帶路,又快又準!”前來辦理社保卡的陳奶奶對智能導覽機器人贊不絕口。
在“亭好辦”數字政務大廳內,諸如此類的智慧便民科技隨處可見:跨省通辦政務服務工作臺讓市民在一臺機器上就能實現政務事項的異地辦結;自助式審批儀可幫助市民掃描、初核辦事材料,避免因填寫錯誤、準備不足而浪費時間;安裝在每個辦事窗口的情緒識別系統,能夠隨時抓取工作人員服務時的細微表情并準確識別,進而提醒工作人員隨時保持微笑服務。
“我們還引入了區塊鏈技術,建設了數據‘保險柜’,對群眾在辦理業務中的個人資料進行加密存儲,確保數據安全,同時也方便群眾再次辦理業務時能夠從中隨時獲取這些加密材料,避免重復提交,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技術方負責人姜烽介紹說。
實時監控 鄉村治理“云守護”
在徐州市邳州市岔河鎮岔河村,村民楊鵬經營著一家服裝店和小酒館,店鋪的安全是他心頭最大牽掛。今年夏天,趁著店鋪升級裝修的空當,他向村里申請安裝了聯網的監控攝像頭,只要通過手機就能隨時隨地查看到店門口情況,楊鵬心里一塊懸著的石頭也落了地。前不久他店鋪外裝的兩個攝像頭,還協助當地警方偵破了一起盜竊案件,小偷的面容被攝像頭清楚地記錄了下來。
“有了監控,不僅自己心里踏實了,還能對社會治安起到幫助作用,挺值的!”楊鵬看著手機里的監控畫面笑著說。他的店鋪建在交通主干道旁,平時車輛往來較多,店門口的監控攝像頭記錄下的道路違章、交通意外瞬間等,也為當地交通執法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在岔河村,像楊鵬這樣安裝了攝像頭的村民不在少數,攝像頭還帶有音控系統,能夠實現“人機交互”,在外務工村民們通過家門口的攝像頭,就能和老人孩子進行實時視頻通話。一個小小的攝像頭,不僅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也為“平安鄉村”建設開啟了“云端守護”模式。
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基礎上,岔河村近40個家庭門前監控畫面被實時收錄至移動云平臺,在該村村委會的監控中心,網格管理員能夠實時掌握全村情況,并通過音控攝像頭實時喊話,實現“一屏觀全村,一屏控全村”。“我們還為村里的孤寡老人門前免費安裝了監控,當監測到老人行動異常時,網格員能夠第一時間上門處理,這也讓鄉村治理更加具有溫度。”岔河村黨支部書記董偉說。
(江蘇經濟報記者 蔡 逸 通訊員 王 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