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廣西第一跨海大橋錨碇填芯混凝土澆筑工作完成 刷新澆筑紀錄

2021-12-20 14:33:44 來源:科技日報

12月16日下午,經過86小時的連續澆筑,“廣西第一跨海大橋”龍門大橋西岸錨碇填芯混凝土澆筑工作順利完成。本次龍門大橋西錨碇填芯一次性連續澆筑方量達到5.86萬立方米,成功打破該橋東錨碇在11月28日創下的4.7萬立方米的澆筑紀錄,再次刷新世界海中橋梁單次最大連續澆筑方量的紀錄!

龍門大橋西錨碇位于廣西欽州龍門港鎮茅尾海淺灘上,由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采用筑島圍堰形成陸域施工環境的方式進行作業,在橋梁建設史上首次運用“大直徑樁+二期槽”的圓—矩咬合樁支護結構,形成一個方便基礎施工的直徑90米的圓形圍堰。該工藝在高效施工的同時有效降低建設成本,同時節省作業工期。

錨碇填芯鋼筋總用量達到480噸。錨碇填芯采用C20混凝土澆筑,厚度8.5米-10.5米,澆筑面積約6358.5平方米,等于15個籃球場大小;而本次錨碇填芯混凝土澆筑方達到5.86萬立方米,相當于28個國際比賽游泳池大小。

為破解本次錨碇填芯澆筑方量和面積大、澆筑時間長、溫控難度大、施工組織協調難度大等難題,龍門大橋指揮部與監理、施工等參建單位通過組織開展專家評審,反復論證和優化施工方案。通過多次優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新型海工低熱超緩凝設計思路,大幅度減少大體積混凝土的溫縮裂縫;所有膠凝粉料均提前在儲存罐中冷卻,現場嚴格控制入模溫度在20-25℃之間,提高結構的抗裂、抗滲、抗腐蝕及耐久性能。

龍門大橋項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建多個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在現場指揮調度,通過強化施工組織,明確交通保障、材料運輸、現場澆筑、混凝土養護測溫等環節的職責分工;加強澆筑過程管控,強化對原材料控制、配合比優化,調整混凝土緩凝時間,加強入模溫度控制,確保澆筑的質量和效率。

在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自12月13日開盤澆筑以來,龍門大橋西錨碇填芯澆筑總計投入4個溜槽、9條生產線、12臺天泵、22個專項小組、128臺運料罐車、300名建設者,經過連續24小時人不卸甲、機不停轉的施工作業,最終僅用時86小時,高效、優質地完成5.86萬立方米混凝土的一次性連續澆筑,再次創造廣西交通建設史和世界海中橋梁建設史上的新奇跡。

龍門大橋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投資建設,是廣西目前規劃建設的第一長跨海大橋,項目路線全長7.6公里,其中龍門大橋主線橋梁長6597米,主橋采用主跨1098米單跨吊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滿足20000GT郵輪通航要求。

作為北欽防一體化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撐項目,龍門大橋建成后,將打通廣西濱海公路“卡點”,大大縮減防城港與欽州港的時空距離,有效推進北欽防一體化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為廣西打造“交通大省”“交通強省”的建設,奮力譜寫新時代廣西交通建設發展新篇章增添強大助力。(覃和喜 王結靜 王雁語 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關鍵詞: 廣西第一跨海大橋 錨碇填芯 混凝土澆筑 澆筑紀錄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