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保價糾紛頻出現 保價服務須盡快步入規范化發展
2021-12-15 20:40:04 來源:今晚報
日前,上海市消保委針對快遞保價費進行了測評并發布了結果。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各快遞公司對保價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計費方式,保價費用差別明顯,同等申報價值的快件保價費用可能相差近10倍。此外,不少消費者認為保價價值就等于消費者能獲得的賠償金額,但是快遞公司卻有一套自己的計算方式,因此針對快遞保價的糾紛也頻頻出現。
所謂快遞保價,從字面意思來看,人們往往認為就是在寄發快遞時繳納一定費用,萬一快件在寄送過程中丟失或損毀,快遞企業應該按照保價額全額賠償。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的快遞買一份保險。然而從報道來看,快遞保價并非如此簡單,不僅不同快遞企業的費用相差懸殊,而且還分為“足額投保”“未足額投保”等不同選項,賠付標準也各不相同。這樣的現狀,難免造成糾紛頻頻。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關于快遞保價的投訴有1萬余條,除了保價后快遞丟失、損壞的糾紛外,投訴問題還包括快遞員收費時私自為用戶增加或減少保價金、客服推諉不給保價等方面。比如有網友表示,“明明交寄時讓快遞員按照1.4萬的價值保價,但快遞員下單時只填了5000元的價值,到理賠時就說只能賠500元”。
快遞保價糾紛頻出,根源在于目前并沒有適用于快遞保價的官方統一規定或細則??炱髽I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理賠標準及相關制度往往不甚合理,而一旦發生貨物損壞丟失情況,又缺少科學合理評估機制,最終無法與消費者就保價金額等達成一致。
快遞保價服務既關乎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更關乎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為終結這一亂象,政府部門的“有形之手”要主動發力,盡快擬定科學統一、符合市場的快遞保價制度和賠付體系,一方面讓消費者受到損失時索賠有據可依,另一方面也保障快遞企業的權益,避免一些人借此惡意索賠。
在互聯網經濟成主流的當下,作為與之配套的快遞業,保價服務必須盡快步入規范化發展的正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