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江蘇:工業機器人產業增長勢頭強勁 打造產業集聚高地

2021-11-24 11:53:22 來源:江蘇經濟報

11月16日,省工信廳對2021年江蘇省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擬入圍名單進行公示,本次共有31家企業入圍。此前,我省已有97家智能制造領軍服務機構,這其中就有埃斯頓等眾多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的身影。記者從省工信廳了解到,今年以來,我省工業機器人應用數量大幅提升,行業發展增速明顯,上半年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8199臺(套),同比增長92.76%,企業訂單充足,行業整體運行良好。

產業增長勢頭強勁

走進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機器人生產車間內,人機交錯的場景映射出一片繁忙,工業生產中的“智慧”火花在這里碰撞。“埃斯頓的機器人零部件80%都是我們自己研發、生產的。使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智能制造生產線之后,一次通過率從80%提到了90.2%。”埃斯頓市場部工作人員潘鑫對記者說。目前,埃斯頓機器人有40多種型號,年產量達8000臺。去年,埃斯頓銷售額達到25億元,五年增長超過5倍;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達到5600臺,排名中國第一。今年上半年銷售數量近4700臺,同比增長89%。

埃斯頓是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的一個縮影。我國機器人產業實力持續增強,發展勢頭強勁,工業機器人市場已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江蘇則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高地。根據省統計局統計,2020年全省工業機器人營業收入62.84億元,占全國比重為11.82%;工業機器人產量36726臺(套),占全國比重為15.49%。

產業的高速發展,還體現在研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前沿研究方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長期從事機器人智能技術研究的高校研發成果正在加速轉化。企業創新載體方面,培育了博眾精工、長虹智能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16家省級企業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方面,正在培育省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等一批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相關人士表示,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應用在我省汽車、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等領域,在汽車生產自動化裝配線、全程自動化飲料包裝、數字化倉儲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場占有率國內領先。

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走進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第一眼就被展示大廳里的機器人吸引,只見這臺擁有6個“關節”的機器人,靈活地做出各種“扭轉”動作。這臺機器人使用了綠的諧波生產的諧波減速器。諧波減速器是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和電機組合工作,功能類似人體的“運動關節”。當一臺機器人加入減速器后,即可完成轉動、揮舞、捏放等精細動作。

綠的諧波是我省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領域的骨干企業之一。該公司率先突破諧波減速器技術難點,在實現量產、突破壟斷等方面均為國內第一,是當前國內諧波減速器這一細分領域當之無愧的龍頭。包括綠的諧波在內,全省工業機器人領域已有埃斯頓、北人機器人等16家上市企業。同時,安川、川崎、庫卡等國際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我省布點,進一步壯大了行業規模。

在工業機器人細分行業領域,我省多家龍頭企業處于領先位置。寬敞的車間里,“訓練有素”的工業機器人有條不紊地揮臂作業;自動化流水線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流轉、組裝等工作……這是南通振康機械有限公司每日的工作場景。在關鍵零部件領域,振康焊接、綠的諧波、埃斯頓等企業在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方面均取得突破。 在本體領域,埃斯頓、熊貓裝備、杰瑞自動化等企業競爭力較強,埃斯頓工業機器人出貨量位居國內自主品牌企業第一。在集成應用領域,北人、博眾精工、科遠股份、長虹智能裝備等企業的業務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打造產業集聚高地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在江蘇,工業機器人產業已形成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下游集成應用等環節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現有行業重點企業83家。

我省不斷加速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延伸產業鏈條,在南京、常州、蘇州、南通等地集聚了一批成長性較強的機器人企業。其中,南京機器人產業鏈條已延伸至人工智能領域,產業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昆山機器人產業園則是全國第一家以機器人產業為載體的國家級孵化器。張家港、海安機器人產業園積極培育機器人科技研發平臺,打造機器人集聚載體。

江蘇機器人產業發展看常州,常州機器人產業發展看武進國家高新區。以武進高新區為核心的常州機器人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高端裝備特色產業基地,創建了全國首家機器人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作為全省唯一獲批的機器人集群試點,武高新已聚集機器人研發生產及配套企業60多家,形成從零部件生產到整機裝配的完整產業鏈,機器人本體產量占全省70%、占全國近1/4。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還面臨著一些發展瓶頸。一方面,國際機器人巨頭ABB、發那科等企業的銷售規模都在50億美元以上,與之相比,我省龍頭企業體量規模差距仍然較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可靠性、業績等方面的原因,國產機器人往往很難進入汽車、電子等重點應用領域,應用客戶主要集中在本土中小企業。為此,我省正在不斷拓展工業機器人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推動更多應用場景開放,促進機器人企業與應用行業的精準對接。(江蘇經濟報記者 蔡 逸)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 產業增長 科技創新 高端制造業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