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碼知識產權保險發展 構建知識產權保險生態圈需多方發力
2021-11-12 10:04:22 來源:北京商報
以專利保險為例,整體面臨產品相對有限、覆蓋面不足、自身風險控制困難等問題。
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直在推廣專利質押融資保險,該類產品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是保險價值的確定,即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因為知識產權的價值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給這類保險產品的深入發展帶來了困難。
“目前市場對于保險需求多為侵權較高的標的場景,例如公眾號、劇本等版權場景需求;目前市場對境外知識產權的需求,鑒于不同國家,法律體系差異性很大,目前還在嘗試探索中。”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總的來說,我國專利保險在相應的市場需求下已經孕育雛形,但顯然還不夠成熟。
在王函看來,知識產權保險發展中面臨的挑戰總結下來主要有五點:第一,保險產品數量少、品種單一;第二,價值風險評估體系不完善,保費設定不合理;第三,企業對于知識產權保險的認識不足,維權參保意識不足,購買意愿不強烈;第四,部分參保企業存在“帶病投保”的情況,保險出險率較高,保險公司推廣時比較慎重。第五,保險公司知識產權風險管理能力較弱,事先調查成本高。
構建知識產權保險生態圈需多方發力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專利申請量持續領跑,以68720件居世界第一。有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全國專利申請總量超過400萬件/年,涉及專利的訴訟案件7.1萬件,專利權人聲稱遭遇侵權的比例為14.5%,其中38.5%的專利權人沒有采取任何措施。
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知識產權保險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一旦卷入知識產權糾紛,通常會遭遇舉證難、賠償數額計算難、訴訟費用高、訴訟周期長等難題。
上述負責人表示,當前市場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逐漸提升,知識產權糾紛目前也逐年增多,表示著企業的維權意識及知識產權運營保護意識在逐漸轉變,知識產權保險的市場可挖掘潛力極大。
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認為,政府也在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重視知識產權保險。這讓知識產權保險迎來了機遇,知識產權保險行業將是一片藍海。
險企駛向藍海,尋求突圍也在進行時,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積極做好知識產權保險宣導及引導,根據客戶個性化的需求,識別風險,設計客戶個性化方案;設置產品+服務的模式,覆蓋不同場景保險需求的同時,匹配為被保險人或平臺提供專屬服務的模式。
“知識產權保險的市場對保險公司的運營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要求極高,需深度洞察用戶需求,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體驗。”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知識產權保險項目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王函認為,解決知識產權保險發展困境除了靠保險行業的力量外,還需要構建“政府+專業服務機構+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行業協會”的知識產權保險生態圈,多方發力突破困境。
對于國內保險公司開展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業務較少,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王函認為,保險公司應借鑒海外較為成熟的模式,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起知識產權生態圈并研發適合企業需求的產品,才能有效解決內部和外部問題,更好地開展知識產權海外保險業務。
我國知識產權法規制度體系與國際接軌的內在需求凸顯,促進創新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2019年11月24日《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出臺,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險、專利執行險、專利被侵權損失險等保險業務。國務院在日前印發的《“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出鼓勵知識產權保險等金融產品創新,同時也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知識產權海外侵權保險業務。
王函認為,知識產權保險將迎來發展,相信通過政府、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律所等第三方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的通力合作,構建知識產權保險生態體系,才能有效解決內部和外部問題,打通知識產權保險的任督二脈,從而真正提高企業的商業化投保積極性,縮短知識產權保險發展期到擴張期的時間,發揮知識產權保險支持國家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重要作用。
(北京商報記者陳婷婷實習記者胡永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