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歷史性突破!福建南平全程機械化再生稻再生季產量高達619.2公斤

2021-11-01 15:32:09 來源:科技日報

全程機械化再生稻再生季產量高達619.2公斤,取得歷史性突破!記者10月31日從福建農林大學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該所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百畝示范片已連續6年實現再生稻全程機械化兩季“超噸糧”的目標!

據介紹,再生稻作為一次播種、兩季收獲的一種水稻栽培方式,目前在全國種植面積已超1200萬畝。機收再生稻是指在再生稻的頭季稻使用收割機收獲,以取代傳統人工收割,其節本增效優勢顯著。但由于適宜機收品種強再生力品種少、再生季腋芽萌發率低等三大難題,導致機收再生稻發展初期的產量僅為傳統方式的一半或更低。

針對上述問題,近年來,福建農林大學林文雄教授帶領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部再生稻產業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等項目的資助下,持續開展機收再生稻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創建了“全程機械化再生稻豐產高效品種篩選及豐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該技術體系通過良種良法相結合、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攻克了限制機收再生稻產量難題,顯著提高了機收低留樁再生稻腋芽萌發率,有效降低了收割碾壓率,大大提高了機收低留樁再生稻再生季產量。

據林文雄教授介紹,經測算,應用該技術體系的再生稻兩季畝收入可達2800元,比常規早晚稻模式節本增收500多元,比傳統機收再生稻增收600多元,使傳統稻作煥發了新活力。目前,該技術在建陽、浦城年推廣應用20000多畝,穩糧增產效果明顯,成為助推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新途徑。

據了解,該技術還具備顯著的生態效益,應用該技術的再生稻較常規早晚稻種植模式節水15.1%,單位稻谷產量的甲烷、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減少34.11%、20.40%,全球增溫勢、碳排放強度分別降低26.1%、14.1%,減少施肥量20%,減少化學防控1~2次,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助力農業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陳鴻飛)

關鍵詞: 機械化 再生稻 再生季 產量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