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環境問題突出 我國實施愛知目標情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1-09-24 10:53:44 來源:科技日報
“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土地退化是當前全球人類面臨的三大突出環境問題。”9月23日,在生態環境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說,截至目前,我國在恢復和保障重要生態系統服、增加生態系統復原力和碳儲量等3項目標進展超越“愛知目標”要求,其他13項目標基本實現,4項目標取得階段性進展,實施愛知目標總體情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0年確立的20個“愛知目標”,是國際社會為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嚴峻形勢而制定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我國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而云南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度居全國之首。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天喜說,近年來,云南不斷探索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恢復的有效措施。目前全省已建362處自然保護地,發起首個野生動物全境保護網絡,開創政府、公益組織、科研機構、社區、公眾和企業等聯合保護野生動物新模式。
據調查監測,云南約有50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分布區增加和擴大。每年遷徙至云南的鳥類多達420種,赤麻鴨、灰雁、綠翅鴨等7種水鳥數量超過1萬只;亞洲象、西黑冠長臂猿、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滇金絲猴、綠孔雀等珍稀瀕危物種野生種群數量穩定增長。其中,亞洲象種群數量由150頭增加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由1400只增加到近3000只。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雖取得長足進展,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仍存在不平衡,生物多樣性觀測和監測預警能力有待加強,生物入侵防治形勢仍然嚴峻,遺傳資源流失問題較為突出。”崔書紅說,下一步,我國將加強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加快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重點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任務,完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監管機制,建立外來入侵物種的預警和監測體系,提高應對新威脅和新挑戰的能力。(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