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各地將開展農民歌會等活動

2021-09-23 09:29:04 來源:科技日報

又是一年秋分日,又是一年豐收節。

9月23日,是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3年來,豐收節逐漸成風化俗、深入人心,成為全國農民自己的節日、中華農耕文明的符號。

傳統村落,俗稱古村鎮,是中華農耕文明的最大遺產。今年的豐收節各地將開展農民歌會、鄉村攝影書畫、豐收詩歌朗誦以及古村落里的豐收中國等文化氣息濃厚的活動。近年來,特別是鄉村振興大幕拉開后,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價值的古村落,逐漸成為各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熱點。

四川廣安:牽住產業興旺“牛鼻子”

取材簡便、冬暖夏涼的川東民居是建筑藝術的瑰寶——全楔式木結構建造,因地制宜以木制梁、楔、柱、椽,層次錯落有致。在被稱為川東民居“活化石”的鄰水縣觀音橋鎮湯巴丘村,仍然保存著這類珍貴的建筑群。

2018年,湯巴丘村獲得“四川最美古村落”的稱號。

“有了‘最美古村落’的美名后,游客慕名而來。近年來,湯巴丘村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在穩增收上下功夫。”湯巴丘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林后兵告訴記者。此外,湯巴丘村還大力發展特色村集體經濟產業,種植核桃625畝。為加大增收力度,還投放了近千條冷水魚,為集體經濟增收助力。

走進廣安市鄰水縣城北鎮金埡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條小河沿村而過,碧波蕩漾;數十棟民居白墻黛瓦,掩映在綠樹花簇中。放眼四望,鄉間公路縱橫交錯、平坦干凈,文化廣場光影斑駁、潔凈靚麗……

2018年,一條長41公里的環銅鑼山產業環線,將當地10余個行政村相連,荒蕪的土地變成了產業基地。

“只有牽住產業興旺‘牛鼻子’,才能走出脫貧致富路。”金埡村第一書記程毅說,金埡村充分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接地氣的優勢,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山地蔬菜、無花果、桃子、李子、柑子、中藥材等多種優良品種,并與康貝大藥房、重慶永輝超市等商家訂單種植。

安徽涇縣:為百年老街找尋好“婆家”

“在古村鎮資源豐富的皖南涇縣,查濟、黃田、琴溪、桃花潭等一座座凝聚徽派文化精粹的古村古鎮,陸續走上‘保護+利用’協調共進的發展之路。”涇縣副縣長張素蘭介紹。

該縣國家級傳統村落——章渡古鎮,正式啟動為期五年的全面修復與文旅建設。

據涇縣文物部門介紹,章渡以沿江老街為村鎮主要形態。街旁房屋一面臨江,用木柱懸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戶戶相連,所用木柱超過千根,故稱“千條腿”。此外,由于宅房主要梁架是用木柱支撐在空中,又有“吊棟閣”之稱。該古建筑群始建于元末明初,相傳為陳友諒軍師張宗道圈地而建,在力學、建筑學、美學和民俗學等方面具備較高的研究價值。

明清時期,章渡古鎮一直是皖南地區重要的商埠碼頭。近代以來,面對現代化、城市化的沖擊,古鎮逐步蕭條、衰敗,鎮內居民也大部分搬離。歷經百年風雨的古建筑,多數破敗不堪甚至傾塌。

針對章渡古鎮的現實狀況,涇縣政府為百年老街的新生,找尋好的“婆家”。最終,曾成功修繕黃山祖源村、潛口鎮并實現文旅健康發展的宣城海遠置業有限公司,承擔起章渡田園綜合體的保護開發工作。

涇縣縣長施懷中表示,通過對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特色風貌的塑形提質,涇縣近年來相繼打造出查濟、黃田等一批具有全國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鄉村旅游精品景區。未來將圍繞章渡古鎮等傳統村落,繼續推動優美生態資源和優秀文化資源的價值轉化,構建本縣鄉村振興新格局。(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關鍵詞: 中國農民豐收節 農民歌會 鄉村振興 經濟發展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