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字號創新破局 粵港澳大灣區“老字號”愛推“國潮新品”
2021-09-16 11:14:28 來源:科技日報
陶陶居研發“黑科技”音樂月餅盒,邊聽粵曲小調,邊嘗廣式月餅;新寶堂在淘寶直播大談陳皮文化,泡起養生茶;澳門英記餅家攜手史努比,香港美心推出小黃人聯名款月餅……
廣式月餅和港式月餅成消費者的首選。
自9月2日首屆大灣區購物節啟動以來,粵港澳一眾老字號積極擁抱互聯網,各出奇招,不僅將特有的“廣府文化”帶到了全國,更是紛紛釋放創新潛力,加速開拓新賽道,爭相憑實力“破圈”,在天貓上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和傳統味道。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購物節由商務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指導,紫荊文化集團、廣東省商務廳、香港中聯辦宣文部、澳門中聯辦宣文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主辦。阿里巴巴作為線上電商平臺,承辦此次活動?;顒映掷m到9月22日。
廣州“風油精味”沙示汽水成“新寵”
創于1946年的亞洲汽水根植于廣東,曾是亞洲最大的汽水廠。1992年,亞洲汽水一度銷聲匿跡,成了“時代的眼淚”。令人意外的是,在沉寂數十年后,亞洲汽水通過入駐天貓再次進入大眾視野,一躍成為國潮網紅,銷往全國。
香雪亞洲CEO何文鋒表示,在首屆大灣區購物節期間,亞洲汽水攜手天貓國潮,推出城市文化限定款“廣州靚版”沙示汽水,成了年輕消費者的“新寵”。
“亞洲汽水早年風靡粵港澳,在大灣區有較好的受眾基礎,我們希望借此次購物節的契機再次開拓港澳市場,將亞洲汽水從廣州城市記憶打造成大灣區的共同記憶。”何文鋒說。
在首屆大灣區購物節期間,包括美食、美妝、數碼、家電、個護、家居、服裝等100余個產業帶、29.8萬個知名品牌、1300多萬件商品在淘寶天貓上亮相?;浉郯睦献痔柺谴舜钨徫锕澋囊淮罅咙c,其中不乏香港的美心月餅、馬百良、奇華餅家,澳門的英記、永輝,以及廣東的陶陶居、皇上皇、王老吉等品牌。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此次購物節中新寶堂、馬百良等老字號紛紛開起淘寶直播,讓年輕人大開眼界,增強了文化認同感:“粵港澳注重養生,中藥材煲湯、陳皮配涼茶都是我們從小的習慣,沒想到背后還有這么多小知識!”
“老字號”愛推“國潮新品”
老字號縱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過硬的產品質量,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需使出渾身解數,跟新時代接軌,與新需求合拍。如今,一眾搭上電商快車道的老字號,已通過天貓的消費洞察、新品創新和營銷玩法圈粉,加速發力“新國潮”,與年輕人打成一片。
數據顯示,2020年天貓上購買老字號產品的人數達到1.3億,每年有4000萬95后在天貓為老字號“打call”,天貓已成為老字號創新轉型的第一平臺。今年6月,天貓還宣布啟動老字號拓新計劃:5年持續投入10億,從品牌營銷、消費者運營、新品研發等方面助力老字號復興。在此次大灣區購物節,不少老字號與天貓合作,以新奇有趣的方式重新演繹歷史文化積淀,推出潮流新品,俘獲大批年輕人的心。
自9月2日至今,僅美心月餅、元朗榮華、廣州酒家、陶陶居、澳門永輝這五個大灣區的知名老字號和傳統品牌月餅,在淘寶天貓上的總銷量就超過了160萬件。
作為廣府文化的代表,創立于1880 年的陶陶居聯動天貓國潮推出了“可聽月”月餅禮盒。這款月餅的靈感可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中期,當時陶陶居以燒雞、火腿蝦仁、咸蛋黃、五仁等20多種原料,制成每年只供應一個的“陶陶居上月”月餅。
據悉,為助老字號創新破局,天貓老字號拓新計劃為品牌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天貓開放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IC)的能力,為老字號品牌提供消費洞察,幫助其把握市場趨勢,定制新品。同時。在設計、IP聯名,以及與薇婭、明星達人合作直播等方面,為老字號搭建橋梁。
天貓成大灣區老字號創新轉型第一平臺
眼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布局線上渠道、發力天貓平臺,從灣區走向全國,成為眾多粵港澳老字號的發展共識。
數據顯示,經商務部認定中華老字號企業共有1128家,阿里零售平臺上的老字號品牌共計700多個,其中400多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在天貓上開設了旗艦店。2020年,老字號在天貓的成交額超過200億元,其中有近60個品牌邁過一億元的門檻。
位元堂作為香港百年老字號,有中成藥、滋補品、保健品等多元化的產品線。受疫情影響,位元堂近50間線下門店生意也受到沖擊,銷量下跌三四成。突如其來的逆勢,推動了這家老字號加速開拓國內電商市場。
“疫情期間香港封關,內地客戶無法到店購買只能代購,還會擔心買到假貨。而現在通過天貓可以直接下單,還能滿額包郵。”位元堂藥廠執行董事鄧蕙敏表示,位元堂自去年9月在天貓開店以來,不到一年,銷量就逐月快速增長。目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客戶占三分之二,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客戶漸漸增多,品牌正穩步走向全國市場。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常務會董黃偉鴻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香港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做大做強的最佳切入點,香港品牌迎來了更多發展機遇,“不少港企在內地設廠,大部分是以出口為主,但中國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已吸引部分廠家開始留意內銷。”(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