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外賣智能取餐柜你期待嗎?取餐柜能否成為公共服務設施

2021-08-18 14:35:44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在倡導:不見面、少接觸。

前不久,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廣餐飲外賣無接觸取餐柜服務的緊急通知》。該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單位)要鼓勵外賣送餐員主動與消費者協商,約定通過餐飲外賣無接觸取餐柜無接觸存取餐。7月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要推廣鋪設智能取餐柜。

智能取餐柜類似快遞自提柜,是外賣員將外賣存放在特定的柜子里,由消費者憑二維碼或者取餐號自行取走的一種服務設施。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我市開始使用智能取餐柜。

記者從濟南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了解到,市民對智能取餐柜的接受度不同,有市民認為使用取餐柜能夠減少人員接觸,值得推廣;有市民認為外賣應該送到家門口,拒絕使用取餐柜;還有市民對智能取餐柜的推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記者采訪發現,對于智能取餐柜的需求,上班族集中的寫字樓要遠大于住宅區,封閉式樓宇大于開放式小區;另外,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智能取餐柜已經成為特定環境和場景下的必需產品,但也因為其中的一些問題還未解決,遇到了推廣上的難題。

消費者安全度提升 便捷性下降

在歷下區千佛山路CCPAPK創意港寫字樓的一樓大廳內,安裝有一組24個柜子的智能取餐柜。一位外賣員在將外賣存放進柜子后,僅僅過了不到1分鐘,取外賣的人就到了。她輸入手機號碼的后4位,“啪”的一聲,柜門就被打開。

“這個柜子挺方便的,本身我們這個寫字樓就不允許外來人員進入,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雙方不見面,這么做是對的。”上班族齊女士說。

“我們單位一到中午樓下的外賣就堆得滿滿的,我們還得從中找,非常費勁,而且現在一般收件人那欄都只寫姓氏,這樣大家就很容易拿錯。再說你在找外賣的這個過程中,就會增加很多接觸,埋下交叉感染的安全隱患。”市民朱女士說。有的市民在單位經歷過外賣被人錯拿的情況,“其中一次,過了一會兒外賣就送回來了,第二次卻沒再送回來。”市民劉女士無奈地說。

多地探索推廣智能取餐柜——外賣進柜,你期待嗎?

一些樓宇封閉式管理,外賣只能放在樓外的臺階上。

減少人員接觸、避免錯拿,是很多市民建議安裝智能取餐柜的主要原因。然而,與此相對的,還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外賣不送到家,我還點外賣干什么?我要是想出門就自己下樓吃了。”市民許先生家住綠地中心附近,因為小區外安裝了一組智能取餐柜,以前送到家的外賣現在都存放在柜子里,只能下樓自取。許先生認為,這樣外賣就失去了原本的便捷性,對此他并不支持。

“像現在這種特殊條件下,我支持使用智能取餐柜,但不支持以后也用這個。”市民張先生表示,外賣就是“懶人經濟”,當前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可以下樓取餐,但疫情過后,還是希望外賣送到家。

外賣員配送效率更高了

記者采訪了多位外賣員,他們大都表示支持推廣使用智能取餐柜。

“肯定是方便,我們送餐效率也高了不少。”下午5點鐘,正值送餐高峰期,CCPAPK創意港寫字樓一樓,快遞員小譚用手機掃碼,柜門自動彈開,小譚將外賣放在柜子里,關上柜門轉身離開,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對于開放式小區,我們需要打電話、進小區、上樓、下樓,可能整個過程下來就得七八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但現在就在這里操作一下就行了,很快、很方便。”

另一位外賣員于先生表示,對于寫字樓等封閉式管理的樓宇,外賣通常是放在樓外統一的地點。“有的是花壇邊上,好的能有個專門的架子,但是送餐高峰期非常混亂,丟失也是常有的事。”“還有的住宅小區面積很大,顧客地址寫得也不清楚,打電話再溝通位置也很難找到。有的顧客因外賣配送慢還會帶有情緒,有了這么一個統一的、安全的提貨點就會更加高效。但對于不想下樓的顧客來說,他們可能會覺得不方便了。”于先生說。

經營方長期盈利方式待破解

記者走訪發現,智能取餐柜目前在濟南已經開始推廣,不算是新鮮事物,但也還沒有大面積投入使用。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找不到盈利點是推廣較慢的主要原因。

某外賣智能取餐柜濟南地區負責人張雪峰介紹,智能取餐柜是特殊環境下的新興產物,不僅僅只有存放外賣這一項功能,柜內設置了殺菌消毒功能,能夠對外賣包裝進行消毒,還可以減少人員接觸,對疫情防控具有積極意義,很可能成為將來信息化配送的主流。“在用戶感受、安全保證上來說,智能取餐更具優勢,特別是當前環境下,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從外觀和使用方法上來看,智能取餐柜與快遞自提柜高度相似,是否經營模式上也相同?記者了解到,快遞自提柜是由經營者按柜子體積大小向快遞公司收取暫存費用,“大號柜5角錢、小號柜3角錢,如果收件人超時未來取走,由收件人繳納滯件費用。由于外賣的特殊性,一般不會有滯留現象,所以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免費使用的。”張雪峰表示。是否向商家和外賣員收取費用呢?目前智能取餐柜還處于推廣階段,暫沒有向商家和外賣員收取費用,“我們正在探索今后的盈利點”,張雪峰說。

投入設備、向寫字樓物業支付場地費、配專員管理取餐柜、對設備的維護……對于經營者來說,每臺設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進行維護,但目前除了顯示屏上的少量廣告收入,還未找到新的盈利點。

探討取餐柜能否成為公共服務設施

張雪峰介紹,目前他們公司已經在濟南投放了近60組智能取餐柜,基本上都位于寫字樓等封閉式樓宇外。這是基于前期大量調研后選定的地點。“送餐高峰期達到150單以上,我們會考慮在這個地方設置。”張雪峰表示,智能取餐柜的使用,有效減少了外賣配送過程中人員接觸的機會,接下來他們還會在濟南繼續增加投放。

另一家智能取餐柜生產廠家的相關負責人陳超透露,一組48格的智能取餐柜設備價格為4萬元,運行系統的價格為8萬元,另外每年的維護保養費用也需要近千元。“這還不包括人工費用。”“如果說投入30組柜子的話,一年的成本在130萬元左右。”“以高峰期時間段100單來計算,一天200單,每單收費0.5元。一年按照300天來計算,一組柜子可以收入3萬元,30組就是90萬元。能否回本就要看你廣告能夠做多少。”

正是因為盈利的不確定性,使得這一項目并沒有快速被推廣。陳超透露,目前業內多數企業還在廣泛布點、免費推廣培養大眾使用習慣。然而作為智能取餐柜“前輩”的快遞自提柜,并沒有提供很好的借鑒經驗,之前也同樣面臨盈利難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從商業運營模式轉變為公共服務設施,相關部門能夠給予適當的補貼,畢竟這是一個好事。”(本報記者 王飛)

關鍵詞: 外賣 智能取餐柜 取餐柜 公共服務設施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