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 發電行業打頭陣

2021-07-15 08:10:14 來源:北京商報

一切就緒,全國碳市場要來了。7月14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于今年7月擇機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同時,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盡快出臺。此外,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完善之后,鋼鐵、建材等行業正穩步開展納入全國碳市場的相關工作,之前的試點則將在進一步深化的基礎上做好過渡到全國碳市場的準備。

加權平均碳價約40元

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碳市場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數據顯示,納入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已超過2000家,覆蓋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碳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碳市場是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對于碳市場啟動后社會普遍關注的碳價問題,趙英民在吹風會上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還沒有啟動,所以還不好說碳價是多少。但從全國7個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看,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40元人民幣左右。我們考慮通過改進配額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機制等政策措施來引導市場預期,從而形成合理碳價。”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在看,初期價格是比較溫和的,因為太低的話會沒有作用,太高的話則會有很大沖擊。”

對企業來說,關注的除了碳價格,還有碳配額。目前配額采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即基于實際產出量并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從而實行免費分配。同時,趙英民表示:“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和對碳市場的適應性,對企業的配額缺口量作出了適當控制。需要通過購買配額來履約的企業,還可以通過抵消機制購買價格更低的自愿減排量,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

林伯強進一步解釋說:“配額是很講究的,現階段配額寬松的話,價格就會下來,配額緊張的話價格就會高。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都會擔心對經濟有比較大的沖擊,特別是面對電力行業吃緊的經營壓力。今后如果電價改革的話,或許碳價格會上漲。”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中創碳投的高級咨詢顧問陳志斌表示:“從企業方面看,現在配額總體來看還比較寬松,缺口不大,所以對整個行業的壓力應該還好。而之后的配額管理還需要考慮電改等政策,如果電廠確實有很大壓力,那碳價格和分配方式的變化還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發電行業打頭陣

目前,只有發電行業被納入全國碳市場,并且在市場啟動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據了解,全國碳市場會銜接我國正在實行的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并采用基準法對全國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分配核發首批配額。

趙英民表示:“發電行業直接燒煤,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首先把發電行業作為首批啟動行業,能夠充分地發揮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作用;二是發電行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健全,行業產品單一,排放數據的計量設施完備,整個行業的自動化管理程度高。因此數據基礎好,容易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

趙英民還透露:“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上,會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業,根據需要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對于下一步將擴大的行業,陳志斌分析說:“建材和電解鋁,我認為已經比較成熟了,從設施層面進行核算和分配配額,水泥和電解鋁在計算單位產品碳排放和行業基準線時比較簡單。”

在電力和建材行業后,鋼鐵是第三個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行業。近日,生態環境部已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出《關于委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開展鋼鐵行業碳排放權交易相關工作的函》。而接下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通過組建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正在配額方案、系統測試、碳排放檢測體系等方面開展工作。

對此,陳志斌認為:“鋼鐵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因為像鋼鐵、化工等行業,產品復雜,用單個產品計算基準也會存在困難。電力行業的數據基礎比較好,有很多央企國企配合,其他行業如何保證數據準確度,還需要行業自己去研究準確性,可能還需要相關立法更完善才能進一步納入其他行業。”

今年成交額或達60億元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預計,2021年,我國碳交易市場成交量或達到2.5億噸,成交金額將達60億元。碳達峰的2030年,累計交易額或將超過1000億元。此外,業內預測,到“十四五”末,一個交易額有望超千億元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將建成。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國碳資產交易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3萬億元。

對于全國碳市場啟動后試點省市的下一步工作,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透露說:“全國碳市場建設以后,地方碳市場要逐步地向全國碳市場過渡。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加地方碳市場的交易,避免一個企業既參加地方碳市場又參加全國碳市場的情況。”

同時,李高還表示,在具體過渡的時間表、路線圖方面,還要根據全國碳市場發展、根據地方試點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在全國碳市場建立的情況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試點,現有試點則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

對此,林伯強認為:“全國碳交易并不排斥地方試點,因為試點仍包括其他行業,還可以進一步深化。這也意味著要把以前還不太好的地方,比如交易不活躍、碳價格過低、結算不順暢等問題繼續研究下去。”

陳志斌則指出試點在未來可以進一步深化的方向:“比如,每年絕對總量的數據能不能確定下來,這個配額分配能不能變成更長期的方案,在這個基礎上,能不能減少拍賣的數量,增加有償的數量,還包括探索更多的碳金融衍生品,都是可以繼續去做的。”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阮航達)

關鍵詞: 碳市場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發電行業 溫室氣體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