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外貿再創佳績 進出口規模為十年來同期最高水平
2021-07-13 08:27:43 來源:北京商報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外資延續了增長勢頭。7月12日,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將與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加強形勢研判,出臺針對性的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其中,推動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成為必然趨勢,商務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要求,支持運用新技術新工具賦能外貿發展,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培育一批優秀海外倉企業。
疫情暴發后,我國外貿快速復蘇,今年進出口規模更是創歷史同期新高。1-5月,以人民幣計,我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28.2%、30.1%和25.9%,均為十年來同期最高水平,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1.6%、23.6%和19.2%。
“外貿再創佳績,主要得益于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的戰略成果,國家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見效。”任鴻斌分析稱。
展望全年外貿走勢,任鴻斌認為,外貿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為了繼續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任鴻斌指出,要保持外貿外資政策連續性,推動相關政策落地。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引導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同時,進一步縮減全國和自貿試驗區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試點,總結形成新一批試點經驗做法。此外,還要穩定外貿外資產業鏈供應鏈,落實《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端制造業等領域。
“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動能、轉型升級的新渠道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任鴻斌在發布會上說。在商務部近期發布的《意見》中,跨境電商是政策支持的外貿新業態之一。任鴻斌也表示,“跨境電商是當前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一種外貿新業態。”2015年以來,國務院分5批設立了105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基本覆蓋全國,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電商能夠發揮全球各市場的資源稟賦優勢,互通有無,就中國來說,跨境電商出口端可以拓寬國內產品的銷售渠道,將商品的目標市場推進到更廣闊的全球市場,而在進口方面,通過進口可以讓長尾需求得到滿足,活躍國內需求市場。
6月22日召開的國常會就已指出,要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結合新發布的《意見》,任鴻斌表示,下一步將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更好地發揮綜試區對跨境電商的示范引領作用。“接下來,我們將積極做好擴圍工作,同時,將建立綜試區考核評估與退出機制,并于2021年組織開展首次考核評估,促進優勝劣汰。”他說。
此外,要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的清單。據悉,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實行正面清單管理,經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進行過兩次調整,現清單內商品稅目已經超過1400個。下一步,商務部將研究進一步優化清單,更好地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
盤和林表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有助于劃清界限,哪些可以買賣,哪些不能。進口準入體系下,以制度為準繩,對商品進口進行事先約定,這樣可以增加進口商的確定性,也可以防范違規商品進口擾亂國內市場。
海外倉是跨境電商重要的境外節點,也是帶動外貿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6月22日的國常會還提到,要積極推動海外倉發展,促進中小微企業借船出海,帶動國內品牌、雙創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目前,我國海外倉數量已經超過1900個,總面積超過1350萬平方米,業務范圍輻射全球,其中北美、歐洲、亞洲等地區海外倉數量占比將近90%。部分龍頭企業已經建成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實時對接客戶、對接商品、對接倉儲配送等信息。除了傳統倉儲配送業務以外,還創新開展了高質量的售后、供應鏈金融、合規咨詢、營銷推廣等增值服務。
“海外倉降低了貨物跨境的時間,從海外倉直接進口商品,能夠加速通關,也能避免長途運送發貨導致的貨物不確定性,同時,在海外倉的貨物一般都是許可的貨物,防止受限商品進入,能夠很好地起到隔離作用。未來,可以增加海外倉的覆蓋面和輻射面。”盤和林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記者 陶鳳 呂銀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