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項目6個示范項目即將完工 生態廊道畫卷正徐徐展開
2021-06-29 10:18:53 來源: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武漢擁有獨特山水稟賦,兩江四岸是長江經濟帶上的亮麗名片。去年12月,武漢啟動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項目建設,瞄準世界級濱水城市、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示范區、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重點打造長江上游至軍山,下游至長河入江口,漢江上游至長豐橋,下游至兩江交匯處,約170公里的濱江景觀。
記者從武漢市水務局獲悉,目前,6個示范項目即將完工:三座全新江灘公園陸續亮相、42座沿江閘口全面改造提升、首次建設的2條碧道主體工程完工,嶄新的長江生態廊道畫卷正徐徐展開。
漢江漢陽江灘三期 漢江臂彎系上彩帶
半年前剛剛開放的漢江漢陽江灘三期,在百里長江生態廊道6個示范項目中率先亮相,已經成為市民休閑玩樂和揮灑汗水的好去處。
從空中俯瞰,蜿蜒的漢江在這里形成了一道“幾”字彎,河道“臂彎”里的一片三角形區域,正是漢江漢陽江灘三期的核心景觀區。
記者到來時正好是周末的傍晚,樹林間的石凳上,三三兩兩坐著不少游人。“我們都是附近的居民,這個江灘開放之后,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休閑運動的地方。”帶著家人和孩子來這里游玩的市民鄭先生對記者說。
江灘內,各種運動場地也十分齊全:籃球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足球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足球場內鋪設的都是天然草坪,每到周末的傍晚,這里燈火通明,吸引著很多市民前來出出汗。
其實,整個漢陽江灘三期總長度達到3.1公里,花海徜徉區、濱江觀光區、運動休閑區點綴其間。空中俯瞰,各個區域用不同色彩進行標識區分,整個江灘五彩斑斕,如同為漢江臂彎系上了彩帶。
武昌八鋪街堤江灘 處處體現浪漫元素
夏夜江灘,清風拂面。和戀人倚靠在露天吧臺旁,手捧冷飲,遠眺滾滾江水和彩燈璀璨的大橋,這是何等的浪漫與愜意!
露天吧臺?沒錯。記者在建設中的武昌八鋪街堤江灘看到,這里打造了一處“望江吧臺”區:四處長條狀的鋼制戶外吧臺十分別致。
武漢市水務堤防工程建設管理中心建設管理科科長楊斌介紹,八鋪街堤江灘將鸚鵡洲和楊泗港兩座長江大橋相連,江灘中部區域具有絕佳的觀景視角:既可以遠眺江水,又可以近觀兩座大橋。如此好的風景,自然需要設計一個別致的觀景體驗——于是,望江吧臺在設計師的畫筆下誕生了。
八鋪街堤江灘或許是要成為武漢最浪漫的江灘。望江吧臺不遠處,就是愛在玫瑰園景觀區,今后戀人們可以在這里邂逅愛情。
每到傍晚,這里吸引著大量市民前來散步嘗鮮。“以前這里是荒地,閘口也一直封閉著,住在江邊卻不能親水,現在這里的江灘建得太好了!”長江紫都小區居民張女士感慨。
洪山武金堤江灘 緩坡大堤綠野仙蹤
楊泗港長江大橋的上游,洪山武金堤江灘也正在緊張建設。記者看到,這段江灘沒有高大的防洪墻,而是用綠草如茵的土坡大堤,將市民引入江灘公園內。
中國一冶洪山江灘項目部工程部長姚京介紹,洪山江灘由于地形地勢原因,是高大的武金堤承擔著防洪功能。建設江灘公園時,對這道土堤進行了精心美容,鋪設了草皮,營造出綠野仙蹤的意境。
郁郁蔥蔥的柔和坡地與周邊道路、綠化帶融為一體,土坡營造一種似堤非堤的效果,讓市民更容易融入進來,稱為“無邊界江灘”。堤頂上每隔400米還打造一處驛站,每處驛站風格也都不盡相同。
移步江邊的灘地則是另一番風景。記者看到,這一段灘地十分開闊,按照一廊(歷史文脈走廊)、兩道(臨江縱覽道、沿堤觀光道)、兩區(落排望洲區、荻源尋溪區)的設計理念,打造出流水臺地、蘆灣童夢、疊彩步道等七大景觀節點。
據了解,這段1.2公里的洪山江灘示范段,將在七一之前率先向市民開放,整個項目將在今年底完工。
42座沿江閘口 江灘門戶靚麗換裝
“上新”的不只是江灘公園,閘口作為江灘的門戶,是市民和游客進入江灘的第一眼風景。前不久,全市42座閘口迎來了改造升級,不但提升了防洪功能,造型也更加別致。
位于張自忠路與沿江大道交界處的長春門閘口,原本是灰白色大理石造型。經過改造升級,換上了紅磚白瓦的新裝,既致敬了老漢口民居特色,也更具現代建筑風格。
武漢市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劉佳告訴記者,納入改造及景觀提升項目的閘口有42座,包括漢江沿線10座、長江沿線32座。
在景觀提升方面,按照“一閘一品”設計閘口造型,重點與武漢歷史風貌融合,提升江灘歷史人文底蘊,同時增設了多處無障礙通道。
在提升防汛能力方面,42座閘口全部改為更加環保、美觀的封堵方式——拼裝式防洪墻全面上崗,這也意味著這里今年將徹底告別扛沙包式防汛。
目前,武漢市水務局正對全市沿江閘口名稱進行重新梳理,并對部分名稱進行調整。所有名稱最終確定后,將制作統一的銘牌供市民辨識。
碧道首次亮相 打造郊野江灘公園
兩條首次亮相的“碧道”,填補了武漢主城區內自然郊野型江灘公園的歷史空白。
江北碧道位于長江左岸,從二七長江大橋至新河河口,全長約8.5公里。這段碧道與漢口江灘四期連為一體。這里看不到鋼筋混凝土建筑,野趣十足卻也不失匠心裝點,江邊原有的幾處野塘,也被打造成了濕地景觀。
據介紹,原本這里只是一片自然灘涂,今年1月,在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依托現有防汛道路與灘涂風光,水務部門將其打造成原野蒼茫、獨具自然特色的景觀廊道,填補了主城區內自然郊野型江灘公園的空白。
與大家熟悉的綠道、江灘相比,碧道是武漢水務部門探索出的新概念,建設過程中,以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為原則,立足于原生郊野型江灘公園雛形,更加突出親水濱江特色,注重“低干預、低維護、低成本”。
與江北碧道一同亮相的,還有漢陽碧道。它上游與楊泗港集裝箱碼頭相連,下游與晴川閣銜接,將眾多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共同打造朝宗文化走廊。(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黃金波 廖宇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