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雖未鳴槍紅利早已外溢 冰雪經濟方興未艾
2021-06-24 07:52:19 來源:北京商報
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還剩200余天,賽事雖未鳴槍,其紅利早已外溢。6月23日,北京冬奧組委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披露了自2015年8月至2019年底的眾多遺產成果。從這份13個章節、數萬字的報告中可以看出,申冬奧成功的五年來,多方面籌辦成果正在轉化形成現實遺產,不僅讓民眾和主辦城市提前受益,更在推動中國冰雪運動普及發展、持續提升京張地區生態環境、促進京津冀地區協調發展等方面形成了強動力。
破解區域發展不均衡
眾所周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布之后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自籌辦伊始,北京冬奧組委就高度重視遺產工作,制定實施了北京冬奧會遺產戰略計劃,注重從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7個方面、35個領域規劃、創造和運用冬奧遺產。幾年來,冬奧遺產紅利持續釋放,其中,破解冰雪運動區域發展不均衡可算是一大亮點。
以往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等部分區域,業內甚至有“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的說法。如今在深圳能滑雪,在三亞可以滑冰,可見借冬奧之勢,我國冰雪產業格局正發生著巨變。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將成為北京冬奧會為我國冰雪運動留下的最重要遺產,而以此為指引,我國冰雪運動正實施‘南展西擴東進’的全國布局戰略,”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主任倪會忠表示,“目前該運動及相關產業在全國范圍內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和潛能。”
據介紹,截至今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較2015年增幅達317%;已有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增幅達41%。可統計的參與冰雪運動人數大幅度增長,以2020-2021雪季為例,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國31個省區市共184個地級市開展了超過1200場次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直接參與和間接影響的人數規模近億人次。
倪會忠還指出,作為冰雪運動傳統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等地分別結合競技冰雪優勢、自然資源稟賦、民俗文化特色等,創辦了一系列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和冬季旅游節慶品牌,推動冰雪運動和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南方各省區市則轉變資源認知理念,借助經濟發達、科技進步的優勢,因地制宜、各有側重地開展群眾冰雪運動,宜冰則冰、宜雪則雪。上海、浙江、湖北、廣東、重慶等省市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創新探索南方地區冰雪運動發展模式。
冰雪經濟方興未艾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在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也推動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北京冬奧組委張家口運行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莉透露,受冬奧會各項利好帶動,張家口冰雪運動、冰雪產業、旅游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截至2019年底,崇禮區每5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如滑雪教練、酒店從事服務的工作人員、開農家旅館等,直接或間接從事冰雪產業和旅游服務人員達3萬多人。
國務院辦公廳此前發布的《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力爭到2022年,冰雪產業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業內普遍認為,在國家政策的有力引導下,我國冰雪“冷資源”正在變成“熱經濟”,已逐步建立以健身休閑為主,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運動培訓、裝備制造和冰雪旅游等業態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冰雪運動正成為人們新的時尚生活方式,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對此,倪會忠也強調,“我們將大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同時促進‘冰雪+’和‘+冰雪’,提速冰雪產業與健康、教育、文化、旅游、傳媒等行業融合發展,實現冰雪項目與夏季項目的跨界合作,延長冰雪產業鏈條”。他還指出,下一步,我國要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冰雪企業,集中建立一批產業規模較大、集聚效應明顯的冰雪產業示范基地;優化冰雪產業結構,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需求對接、資源整合,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冰雪運動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拓展和規范發展冰雪競賽表演市場,促進辦賽主體多元化,推進賽事運營市場化,加強賽事活動安全監管等。
后冬奧市場可期
在后冬奧時期,如何讓奧運場館持續發揮作用也是備受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而結合遺產報告的發布,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也給出了答復,“所有新建冬奧場館,在規劃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賽后利用方式,并制定了場館賽后利用計劃”。
韓子榮舉例說,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將承擔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比賽,賽后將進行四季運營。該中心在雪季將繼續舉辦高山滑雪賽事,為專業滑雪隊提供訓練場地,并向滑雪技能高級別大眾愛好者開放等。非雪季時期則作為山地觀光和戶外運動場所,可以進行山地探險活動,包括山地越野跑、自行車、滑索、攀巖等多種方式。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賽后將進行跳臺滑雪項目的比賽、訓練、展示、培訓和體驗,同時,舉辦雪上足球、戶外冰球等冰雪娛樂項目;其他季節將設立跳臺冒險樂園,并舉辦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文娛活動,并將四季開展會議、餐飲、觀光等項目。
對一些新建的非競賽場館,北京冬奧組委也進行了提前謀劃,如北京冬奧村賽后將轉變為人才公寓,面向首都高級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延慶冬奧村賽后將轉變為酒店,滿足高品質度假需求;張家口冬奧村賽后將主要作為酒店式公寓及康養中心運營。
“隨著‘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愿景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得以落實,加之多項國際冰雪賽事已落戶國內,京張兩地冰雪裝備產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冰雪旅游和冰雪消費漸成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冰雪運動的熱度也會持續升溫。”參與遺產報告撰寫工作的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白宇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說。他進一步分析,創造豐厚的冬奧遺產,為廣大民眾、主辦城市和國家帶來長期收益,是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遺產工作的核心。從前期來看,冬奧遺產規劃和創造工作已經做得較為扎實,未來的重心將是遺產的管理和運用,且后兩者不應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而結束,而是要持續推進。
相關新聞
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紀念郵票亮相
6月23日,正值國際奧林匹克日,北京冬奧組委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家速滑館共同舉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紀念郵票首發儀式,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游泳中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速滑館5個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的郵票和小型張郵票正式亮相。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業務部總經理王志奇表示,《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紀念郵票是中國郵政發行的第5套北京冬奧題材紀念郵票,記載北京冬奧會關鍵進程,傳承奧林匹克運動精神。
據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紀念郵票一套4枚,小型張1枚。全套郵票面值為10.80元,郵票計劃發行數量為750萬套,小型張計劃發行數量為630萬枚。該套郵票內容包括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游泳中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小型張為國家速滑館。郵票采用4枚郵票連票設計形式,以富有變化的曲線進行貫穿,小型張郵票則根據場館的結構特點,采用橢圓形票幅進行展現,并在邊飾中點綴雪花圖形。
《北京2022年冬奧會——競賽場館》紀念郵票在工藝技術方面多有亮點,郵票的紅黃油墨在紫外線燈下觀察會發出鮮艷明亮的熒光,郵票中的“雪花”元素采用珠光油墨表現,日光下能欣賞到雪花晶瑩剔透的閃光效果。郵票邊飾上“BEIJING 2022”文字采用紙面雕刻工藝,沿襲冬奧郵票系列,具有防偽性能,同時增添了新奇的藝術效果。
配合郵票發行,中國郵政還推出了首日封、明信片、郵折、郵冊等多款集郵產品。其中,競賽場館雕刻版明信片凸顯極限概念,采用了與生肖郵票同機、同工藝、同技法的卷筒膠雕印刷工藝,充分展現了競賽場館的建筑形象和結構之美;《印記之光》郵折通過綿延起伏的山巒造型巧妙地展現了北京冬奧會全部12個競賽場館;《筑夢冬奧》郵票珍藏冊集齊了此套郵票的版式一、版式二、小型張、首日封和小型張首日封,也值得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 肖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