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濟南全面啟動夏季秸稈禁燒工作 生物質發電一天“吞下”800噸秸稈

2021-06-20 15:44:15 來源:濟南時報·新黃河

為減少大氣污染,濟南全面啟動夏季秸稈禁燒工作。眼下麥收后留下大量秸稈,該何去何從?據了解,以往除了野外燃燒外,也有不少秸稈或被作為飼料和農用肥料,或作為工業原料等。今年,濟陽城區周邊的秸稈又有了一種全新的用途——作為生物質燃料變成電能、熱能送往千家萬戶。近日,新黃河記者探訪了華能濟陽生物質熱電廠及周邊村莊。

6月17日,濟陽回河街道冉家村華能濟陽生物質熱電聯產廠區,一車車秸稈、枯枝樹葉等物料被送往廠區一側的大倉庫。卸車后,鏟車將其推進一處正方形的洞口,數十米長的傳送帶再將物料送進鍋爐。與其他傳統燃煤發電廠不同,濟陽生物質熱電廠外觀沒有傳統的煙囪造型,甚至看不出上空有排煙的跡象。

“生物質鍋爐是以小麥玉米秸稈和農林廢棄物為燃料,用于熱電聯產的機組,可以加大對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減少生物質能源浪費。”華能濟陽生物質熱電廠負責人齊東升介紹,該項目由華能黃臺電廠負責建設運營,2019年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12月順利投產發電。這也是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首個自主建設的生物質項目。

生物質鍋爐能“消化”多少秸稈等農林廢料?據介紹,該廠區有一臺130噸/小時高溫高壓鍋爐和1臺30兆瓦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機組設計年利用小時數約7000小時,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同時還能為126萬平方米住宅供熱以及工業抽汽,每年可消耗秸稈24萬噸,算下來每天能“吞下”約800噸秸稈。

生物質鍋爐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行,其消耗量也較大,秸稈等燃料必須持續供應。然而,小麥和玉米等秸稈也僅在每年6月和10月左右才有產出。保證充足的燃料,是燃供部主任趙士軍最為重要的工作。

“三四畝土地只能產出一噸小麥秸稈,不少農戶家里只種幾畝土地,大多數都在收麥子的時候將秸稈打碎返田了。廠區回收秸稈價格約300元一噸,這些錢對于農戶而言并不算多,因此他們不會費力氣將秸稈打包送過來。另外,有上千畝土地的種植戶卻寥寥無幾,他們會將秸稈送往飼料廠或者造紙廠。”趙士軍說,這是秸稈回收一個很大的難題。

為此,趙士軍幾乎跑遍了濟陽所有的相關部門和街道及鄉鎮。“農業部門也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街道上也為此多次召開相關會議,嘗試鼓勵村民將秸稈打捆,村里樹枝落葉等集中存放,但是因為場地、防火、打包、運輸等種種環節,很難施行下去。”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呼吁政府部門,給予燃料采購工作更多支持和幫助,并積極培養能廣泛、大量收購農作物秸稈的供應商,形成政府、供應商、電廠三方合力的燃料采購新模式,確保燃料供應充足、穩定。

“秸稈原料經過破碎、烘干等一系列加工手段后,變成可再生的環保清潔能源,這里面卻蘊含大能量。”齊東升介紹,這些燃料的熱值可超過3000大卡,含硫量僅為煤炭的1/10左右。雖然1噸生物質燃料的熱值只相當于0.5噸的煤炭,但是在減排方面卻比煤炭有更大優勢。

濟陽生物質熱電廠按照每年消耗24萬噸秸稈計算,相當于代替標準煤炭6.62萬噸,減排二氧化硫483噸,減排二氧化碳17余萬噸。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秸稈在田間焚燒問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同時也能減少煙霧對交通的影響,減少火災隱患。

“生物質發電有很好的環保效益、經濟效益。濟南建設了5個生物質發電廠,分別位于黃河北、濟陽、商河等地區。”在齊東升看來,生物質發電是未來發展趨勢。河南和黑龍江等省有大量成規模的土地種植,已經擁有較為完善的相關產業鏈條,以及政策和補貼。據北極星電力網報道,5月31日,黑龍江富華錦河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1號機組順利通過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該項目年發電量4.32億千瓦時,供暖能力150萬平方米,同時每年可消耗秸稈等生物質約70萬噸。該生物質熱電廠也成為全國最大生物質發電項目。

據了解,山東省也對生物質發電項目出臺了不少政策。今年上半年,山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積極運用價格政策支持生物質發電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進一步完善生物質發電電價補貼政策。隨著生物質熱電廠的建設發展,可以解決當地大量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記者:丁國彬)

關鍵詞: 夏季 秸稈禁燒 生物質 發電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