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創新驅動蓄勢賦能 重點項目助力陜西經濟發展“三量”齊升

2021-06-09 10:24:53 來源:陜西日報

眼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批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增動能的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正在陜西各地加緊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陜西圍繞項目轉、圍繞項目干,重點項目建設步伐越來越快。”省發展改革委項目辦主任崔黨恩說。

重點項目夯實了“穩”的基礎,增添了“新”的動能,助推全省經濟發展“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三量”齊升。

創新驅動蓄勢賦能

“含新量”多了

要論今年陜西“含新量”最多的項目,一定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

陜西有著“科教大省”的名頭,但科技成果轉化慢、轉化難、轉化率不高的尷尬始終存在。如何變“科教大省”為“科教強省”,是秦創原誕生的原因。

3月30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啟動建設。這個立體聯動的“孵化器”、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加速器”和兩鏈融合的“促進器”,將陜西創新驅動推向了新高度。

省國資委科技創新處處長黃峰說:“拿企業來說,有些省屬企業有技術,但產業鏈不長,有些則是有產業,但技術上受制于人。秦創原有助于省屬企業補鏈、強鏈和延鏈。”

6月2日,在省政府組織的一次秦創原工作會上,參會央企和省屬企業“摩拳擦掌”。

延長石油負責人說:“我們想依托秦創原,解決DCC、ACO、乙丙橡膠等技術瓶頸。”中國西電集團表示將依托秦創原,聯合開展套管、發電機保護斷路器、真空斷路器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企業智能輸配電裝備技術轉型升級。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上獲授“陜西省高檔數控機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的秦川集團表示,將整合科研院所、高校、機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資源及優勢,深度融合,聯合攻關,協同創新,解決機床工業“卡脖子”問題,實現進口替代。

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孝在會上重申5大類70條秦創原“政策包”,其中6個方面18條措施是解決企業科技創新、培育、上市融資等問題的。趙孝說:“對在陜央企、省市國企提出的政策兌現申請,西咸新區將建立‘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兌現。”

6月5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共有32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448.2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對加速形成技術創新引領、科技企業聚集、創業活力迸發、產城有機融合的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動能轉換產業升級

“含金量”高了

2021年,全省安排省級重點建設項目527個,總投資1.98萬億元,其中創新驅動、先進制造類項目占比達到25%以上。

6月4日,西安法士特年產20萬臺S變速器智能新工廠項目進入收尾階段。承建單位陜建十一建集團項目經理李小泉說:“我們正在進行路面和外墻裝飾,6月15日左右就能完工。”該項目預計年底投產,將實現全業務領域閉環智能化運營,徹底改變傳統工業模式。

在去年投產的省級重點工程法士特智能制動產業基地,橘色機器人在生產車間擔當主角,年產值10億元的生產線僅有一線產業工人28名。這是工業互聯網賦能陜西傳統產業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法士特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如今,法士特AT、AMT、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傳動系統等智能化新產品銷售占比大幅提高。法士特生產的集成式自動變速器、液力緩速器不僅打破技術壟斷、填補市場空白,還成為企業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

以“智”求變的還有陜汽。6月4日,寶雞陜汽商用車車身廠內飾車間B29工位,輸入參數后,機器人開始給擋風玻璃涂膠,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干凈利落。“機器人涂抹均勻又省膠,為5.5分鐘整車下線提供保障。”陜汽商用車車身廠廠長李耀龍說。

重點項目領跑,經濟動脈活起來。

崔黨恩說:“今年開工的三星12英寸閃存芯片二期二階段、金龍年產5萬輛純電動商用車等優質項目將進一步發揮重點項目對全省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

風光“變”電低碳發展

“含綠量”升了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項目支撐。

隨著一批“綠色”重點項目建設實施,陜北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

5月27日,陜湖特高壓直流工程陜北換流站750千伏GIS設備一次性通過耐壓試驗,讓現場的工作人員興奮不已。

府谷風沙大,而換流站施工對環境要求特別苛刻。國網直流公司項目專責馬云龍說:“為此我們在母線上建起移動廠房,設兩道門,空調24小時往外吹風;在支線上搭設了防塵棚,施工時24小時灑水。耐壓試驗一次性通過,說明我們的預防措施到位。”

陜湖特高壓直流工程將陜北電力大規模外送,每年相當于替代原煤1800萬噸。目前該工程陜西段已全線貫通。

近幾年,全球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新建項目遍地開花。今年年初,隆基股份發布公告,擬耗資80億元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投建年產15GW單晶電池項目。

經過20年快速發展,隆基股份現已形成涵蓋硅片、電池、組件、電站及系統解決方案的完整產業鏈,在國內以及海外投資建有生產基地30多個。

圍繞“雙碳”目標,陜西新能源發電裝機異軍突起。

4月30日11時15分,陜西電網新能源發電出力首次突破千萬千瓦大關。在這一時刻,陜西新能源發電出力首次超過火電出力。

國網陜西電力調控中心調度計劃處副處長張成剛說,隨著新能源并網裝機比例不斷上升,陜西省通過不斷加寬電網輸送通道、深挖網內調峰能力、全力推進市場化交易等方式,為陜西風光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搭橋鋪路。

今年,在新能源發電領域,陜西省重點項目有延安市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咸陽中核淳化100MW風力發電,榆林500MW分散式風電等。

重點項目建設在陜西持續升溫。今年前4月,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2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4.4%,比2020年同期高出12.2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高出9.8個百分點。

(本報記者 郭軍)

關鍵詞: 重點項目 新動能 經濟發展 孵化器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