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如何推進綠色建造實現碳中和?從源頭上降低建筑能耗

2021-06-09 10:59:18 來源:陜西日報

城市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角,而其中,建材運輸、建筑施工等則是影響一座城市碳中和的重要因素。因此,綠色建筑對全方位邁向低碳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建筑領域,如何推進綠色建造、實現碳中和?陜西省正在確保建筑安全、舒適、健康、宜居的基礎上,從控源頭、減存量、強技術、重監管出發,通過節能管控,一步步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讓城市以堅實的步伐邁向碳中和。

從源頭上降低建筑能耗

道路沖洗機、焊凈化器、高壓清洗機、切割除塵凈化器……5月20日,在陜建集團承建的西安國際足球中心項目,治污減霾小工具展示臺前聚集了不少觀摩者。當日,西安國際足球中心項目作為西安市第六屆工地揚塵防治暨綠色施工示范工程觀摩地,充分展示了建筑工地如何從源頭治理實現減能減排。

陜建集團西安國際足球中心項目經理劉富介紹,為了提升項目的綠色建造水,整個項目采用了裝配式可移動篷房,實現臨時建筑快速周轉和低成本使用;采用虹吸雨水系統,通過管道、管配件的管徑變化改變排水管道內的壓力變化,形成滿管流,減少屋面漏水,并通過回收系統實現雨水二次利用;金屬屋面自重輕,耐久強,具備良好的防水能,而且可以在工廠內預制加工,安裝起來便捷、快速,是一種理想的綠色環保建筑材料。

西安國際足球中心場館的內圈屋面采用了PTFE膜,可實現建筑自然采光并阻擋熱輻射,真正做到綠色材料、綠色施工、綠色節能。同時,建筑工人還發明了節能減排小工具,并將施工管理中的技術、質量、進度、成本控制難題進行總結,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了資源浪費。

“在建筑領域,我們將對新建建筑實施更高要求的節能強制標準,探索建立超低能耗技術標準體系,從源頭上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西安市住建局局長苗寶明說,“同時,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對具備條件的既有建筑實施節能和綠色化改造,深入挖掘建筑本體節能潛力,提升存量建筑的運行能效。”

依托新技術讓綠色建筑成為現實

高效外圍保溫墻、高能被動式門窗、高效熱回收新風系統……在陜建五建集團承建的高新·天谷雅舍項目中,綠色、低碳、節能的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正在用全新的技術,提升著住宅品質。

什么是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它將以怎樣的新技術改變傳統建筑?

“傳統建筑以電、煤、氣等能源驅動暖氣或空調等提供熱或冷,耗能較多。而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是一種全新的節能建筑概念,依靠建筑本身的構造設計,墻體、門窗、新風系統等,就能達到舒適的室內溫度,滿足冬暖夏涼的要求,不需要再單獨安裝供暖設施,大大降低了對一次能源的消耗。”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立說。

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使用,不僅降低了建筑物能耗,也讓綠色建筑、低碳建筑成為現實。

“作為施工方,在建設項目中我們要不斷提高節能減排新型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占比,規?;茝V太陽能光伏系統一體化等技術,對建筑中能耗占比高的空調、照明等設備提出更高能要求。支持節能技術,特別是和碳中和密切相關的技術研發、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扶持。”5月18日,陜建五建集團高新·天谷雅舍項目工程師虢文剛說。

多措并舉助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行業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發展,摸清碳排放底數、理清行業碳排放邊界。5月11日,省住建廳發布“關于組織申報2021年陜西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的通知”,旨在梳理分析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問題成因,并提出碳中和的具體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為我省實現住建行業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提供政策、技術支撐。

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綠色建筑與建筑能效提升、建設領域碳達峰目標管理、數字家庭和數字社區建設、城市更新和品質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綠色宜居村鎮建設等都是此次建設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的重點,充分鼓勵工程的設計、建設、施工等相關單位優先開展技術領域“低碳”工作。

“去年9月,我省印發了《陜西省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筑評價認定制度,同時,推動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進一步提升建筑能效,要求城鎮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實施建筑節能75%的標準。”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說。與此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提高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北方地區城市清潔取暖、海綿城市建設、縣城建設等工作,統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節水改造;推廣綠色農房建筑適用技術,引導鼓勵農村個人自建住宅等新建建筑參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

在多方努力下,我省新建建筑中,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2021年將達到55%,2022年將達到60%。

(本報記者 田若楠)

關鍵詞: 綠色建造 碳中和 建筑能耗 綠色建筑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