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正文

新一輪“養豬熱潮”形成 生豬出欄量跌至近10年低位

2020-08-04 10:54:21 來源:華商網

今年上半年A股業績最好的行業是誰?目前來看,除了抗疫概念的醫療企業,就要屬“二師兄”護持的上市豬企最為搶眼。豬價高位運行、豬市紅利釋放,也促使各路資本和養殖戶積極擴產,形成了新一輪“養豬熱潮”。

牧原股份日賺近6000萬,賺錢能力僅次于貴州茅臺

在2019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萬科創始人王石問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你今年養豬賺了多少錢?”劉永好回答很謙虛:“效益不錯,請你吃頓飯肯定沒問題,豬肉大餐。”

實際上,新希望去年養豬收入增長了132.16%,是公司五大業務里增速最高的生意。

這次對話剛過半年,新希望成了A股中最賺錢的一批企業。新希望預計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1.5-32億元,同比增長101.68%-104.88%。對比上半年業績規模來看,新希望將中南建設、招商蛇口、大悅城等許多房地產巨頭甩在身后。

去年還在好奇養豬能賺多少錢的萬科,在今年3月成立食品事業部,正式進軍養豬圈。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上漲104.3%,漲幅比去年同期擴大96.6個百分點。

養豬企業大賺特賺。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24家上市豬企中,18家凈利同比增長,沒有一家虧損。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新五豐、溫氏股份等上市豬企業績繼續大幅增長,牧原股份、新五豐預計凈利潤增長超過30倍。

養豬行業最大的龍頭企業牧原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10.33億元,凈利潤107.84億元。在A股已公布的1700余份半年報和預報里,牧原股份賺錢能力僅次于貴州茅臺。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82天,相當于牧原股份每天凈賺約5925.3萬元。

華泰證券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不少上市豬企近幾年凈資產收益率(ROE)保持在25%以上,甚至比白酒企業還高,而整個A股ROE超過25%的只有100多家公司。”

夏季本是消費淡季,豬肉價格卻在近期復漲

一些經常買菜買肉的市民發現,近段時間豬肉價格回升了。

記者上周走訪了西安多家農貿市場的豬肉鋪、大型超市和社區生鮮店了解到,豬肉價格比前段時間貴了,當前市面上排骨零售價多在每斤30元以上,30元以下的主要是五花肉、大里脊等。相比今年5月底,6月初有大約20%漲幅。從今年春節以后至今,豬肉價格則走出先跌復漲的“U”字形。

今年4月份西安豬肉價格逐步下降,6月份開始有所反彈。國家統計局西安調查隊監測數據,6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9%。

據陜西省商務運行監測中心數據,5月中旬西安鮮豬肉批發價格一度跌至37.73元/公斤。7月份以來周批發價最低約48.23元/公斤,最高約49.76元/公斤。由于夏季高溫到來,加之多雨天氣,造成肉類運輸、儲存成本增加,導致豬肉價格上漲。

夏季本是豬肉消費淡季,但豬肉終端價格并沒有如預想那樣出現下跌。對此,生豬預警分析師馮永輝告訴華商報記者,隨著疫情有效防控,今年夏季社交和餐飲需求逐漸增多,推動了豬肉消費上升。而導致豬價處于高位的根本原因是供應。

馮永輝說,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觸底反彈是在去年9月份之后,作為生豬產能恢復的先導指標,對10-12個月后生豬出欄量有較大影響。因此,生豬出欄水平預計在今年9月份后能恢復性增長,并緩解“缺豬”狀況。

記者還從一些連鎖超市了解到,由于豬肉價回升且銷量有所下降,商家相應調整了肉類供應策略,增加對牛肉、禽肉等促銷,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生豬出欄量跌至近10年低位,資本在陜西等地擴張

豬肉價格高位運行背后,生豬出欄量經歷了多年未遇的緊張期。中金公司發文稱,非洲豬瘟加上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生豬出欄量1.31億頭,跌至近10年低位。

而對于我國消費者來說,豬肉卻是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2015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一度達40.3公斤的峰值。2019年,豬肉價格大漲,我國豬肉消費量降至4486.6萬噸,但在全球范圍內仍處于絕對領先位置。

豬肉不夠吃了,資本方擴產意愿迅速上升。新希望在7月30日宣布,決定在全國12個省份建設17個生豬養殖項目,項目總投資53.71億元。

原本不算是養豬大省的陜西,亦迎來新一輪“養豬潮”。今年6月,陜西寧強縣與四川鐵騎力士集團簽訂了20萬頭生豬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當月,山東得利斯宣布,全資子公司陜西得利斯與三原縣簽訂“200萬頭/年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書”。

除此之外,還有消息顯示,新希望六和股份考察大荔農場;禮泉縣引進西藏新好科技;定邊縣與重慶農投簽約200萬頭健康生豬產業項目;上海東方希望投資20億元在漢中建“養豬場”;陜西農業龍頭石羊集團與藍田、渭南達成“云養殖”合作等一系列生豬擴產信息。

有業內人士估算,近一年各路資本在陜西生豬養殖業的投資額,預計將超過100億元。

“大型企業在陜西投資動作,可謂資本方在全國擴張的縮影。”馮永輝表示,在這一輪擴產浪潮中,大企業借助資金和技術優勢占據了更多主動。

新養豬場紛紛上馬,有養殖場主稱利潤已不如去年

中小養豬場戶出欄了全國一半以上生豬。面對豬市紅利,中小養殖戶的擴產意愿也有所提高。渭南市澄城縣養豬專業戶白吉慶告訴華商報記者,今年他改建了自動化豬場,養殖規模也從原來的不到2000頭增加到存欄3500頭。不過疫情也給養殖帶來了影響,“一些前期就訂下來的仔豬還沒有完全到位。”

“從賺錢效應看,去年養豬利潤可以說史無前例。”鄠邑區某養殖場場長說,今年雖然豬價仍然處在高位,但仔豬、飼料等成本都在上漲,養豬的利潤已經不如去年了。

該養殖場場長表示,2018年生豬收購價到了每斤5元的時候,許多養豬戶賠錢轉行。近一年生豬價格勢頭好,加上政策支持,許多新的養殖場又上馬了。豬價上漲以后,仔豬也跟著漲,去年一頭仔豬不過1000元左右,今年到了2000多元。而且,玉米價格今年大漲,帶動了豬飼料價格上升,可以說養豬風險比去年上升了。

因為前些年養豬利潤有限,陜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生豬養殖規模一直不高,而現在有了變化。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2120萬頭,陜西生豬存欄805萬頭排在全國第12位。與2019年末相比,陜西生豬存欄量增加11.7%。河南、四川、湖南、山東、廣西等養豬大省也都出現了明顯增長。因此,不光是陜西迎來“養豬潮”,而是全國養豬業的集體反彈。

隨著出欄量補位,本輪豬價高點已接近尾聲

不斷壯大的養豬大軍,盯緊的是豬肉缺口及背后龐大的豬肉消費市場。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的《中國豬肉展望報告》稱,預計2021年我國豬肉產量達5000萬噸、豬肉消費量預計達5177萬噸。

那么越來越多的養豬大項目落地,能夠把豬肉價格降下來嗎?

馮永輝認為,隨著出欄量補位,本輪豬價高點已接近尾聲。但是,國內生豬養殖的市場份額比較分散,在行業規模化的過程中,豬肉價格仍然存在波動可能。若期望未來以規模化養殖來熨平價格,則取決于規模化產能是否能得到更完全的釋放。

目前來看,規模化、標準化能夠提高生物安全防控工作,降低投入和產出比例,有利于管理和人力等成本支出控制。

陜西省經濟學學會會長張鴻表示,盡管容易受到養豬周期影響,但中小養殖場戶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是養殖主力,因此調動中小場戶的增養意愿,也是平抑豬肉價格的關鍵。 記者 李程

關鍵詞: 豬肉漲價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