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正文

市場下行人氣下坡 郵輪巨頭在華調策略

2019-01-29 15:19:14 來源:北京商報

在經歷了游客量增速持續性放緩后,我國郵輪行業在2018年旅客量最終還是步入下降通道,整個行業也進入“寒冬”。1月28日,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CCYIA)和中國港口協會郵輪游艇碼頭分會聯合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接待郵輪數量和郵輪旅客量雙雙下滑,這也是國內郵輪市場自2006年以來出入境旅客人數首次下降。在這背后,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外資郵輪在華的“集體出逃”,而留下的企業也開始摸索,如何才能突破瓶頸,更好地迎接中國郵輪行業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人氣下坡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13個郵輪港共接待郵輪969艘次,同比下降17.95%,郵輪出入境旅客合計490.7萬人次,同比下降0.98%。其中,母港郵輪艘次、母港旅客人次、訪問港郵輪艘次均出現下降,尤其是母港郵輪艘次,同比下降近兩成。

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在各大郵輪港中,上海、天津仍分別位列第一、第二,但接待量降幅也最為明顯。其中,上海(含吳淞口和國客兩碼頭)全年接待郵輪403艘次,同比下降21.29%,郵輪旅客275.29萬人次,同比下降7.56%;天津全年接待郵輪116艘次,同比下降33.71%,郵輪旅客68.39萬人次,同比下降27.41%。

對于2018年郵輪市場整體出現下降,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表示,原因是2018年郵輪市場運力出現下降。他進一步分析,郵輪市場的增速放緩早已顯現,2017年下半年起,郵輪市場就開始出現疲態。

事實證明,曾經風光無限的國內郵輪行業也沒能逃出這個十年一輪回的怪圈。2006年,歌詩達公司的“愛蘭歌娜號”在中國首航,標志著我國郵輪產業從零起步。十幾年來,我國郵輪產業發展僅次于美國,國際市場份額從2006年的0.5%增長到9.6%,十年增長近20倍。誘人的市場也吸引著國際資本的蜂擁而入,“海洋量子號”、“盛世公主號”、“喜悅號”、“輝煌號”等大型郵輪紛至沓來。然而競爭的激烈再加上產業的放緩,下坡路由此而來。

洋巨頭離場

面對中國郵輪市場出現的低谷,部分外資郵輪巨頭選擇加速調整甚至“逃離”。2018年7月,諾唯真游輪便發布公告稱,旗下進入中國市場僅一年多的諾唯真喜悅號將于2019年4月離開中國市場,執航阿拉斯加航線。這意味著諾唯真游輪旗下唯一一艘在中國市場運營的大型豪華郵輪將暫時退出中國市場。

諾唯真喜悅號并非是第一個離開中國市場的郵輪。2018年3月,中國第一家本土豪華郵輪公司天海郵輪旗下的新世紀號郵輪也被攜程和皇家加勒比賣掉,由TUI集團旗下的Marella郵輪接手,而該船只在結束2018年航季的運營后便退出了中國市場。2017年11月,公主郵輪也宣布2018年將重點推介海外航線,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公主郵輪暫時將旗下郵輪調離中國市場的信號。此外公主郵輪還宣布,2018年9月到2019年上半年,盛世公主號也將暫別中國,轉至澳洲郵輪市場運營。

除了離場外,還有一些國際郵輪公司選擇調整航線應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此前皇家加勒比和歌詩達等郵輪公司便增開了日本和菲律賓等地的航線和目的地。國內一些郵輪包船社也做出了變陣。國內某大型旅行社郵輪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2018年就不再全包歌詩達郵輪,而是采用部分包船和切艙的方式,以減少包船帶來的銷售壓力。

對于郵輪市場陷入低谷,公主郵輪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王萍坦言,如今中國郵輪市場增速放緩,郵輪游客的復購率偏低,這意味著市場走到下一個十年的路口。此前曾有旅游從業人員坦言,國際郵輪雖然船大并且豪華,但平時登船出游的多以中老年游客為主,船上二次消費較少,并不怎么賺錢。

調整關鍵期

在經歷了2018年郵輪市場的低迷后,選擇留在中國市場的各大郵輪巨頭則踏上了突圍之路。 雖然目前冬季正處郵輪市場淡季,但是已有多家國際郵輪公司宣布將派遣更符合“中國需求”的新船入華。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中國市場將迎來至少3艘新郵輪。據了解,皇家加勒比早在2018年夏季便宣布將派遣新船“海洋光譜號”進入中國,并將以上海為母港運營。另一家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郵輪元老歌詩達也宣布將在2019年5月部署新船“威尼斯號”進入中國。此外,就在上個月,一直主攻華南市場的云頂郵輪集團也宣布,旗下高端郵輪品牌星夢郵輪將新增“探索夢號”于2019年4月在上海首航。相比于以往的郵輪,新進入的郵輪針對中國市場做了改變。例如,即將在今年夏天進入中國市場的“海洋光譜號”在娛樂設施上就進行了改進,并建造了適合中國市場的親子設施和套房等。另一邊,將于5月進入中國的歌詩達郵輪“威尼斯號”也將多項設施調整為更符合中國游客需求。

企業紛紛調整在華策略的背后,是中國郵輪行業蘊藏的巨大潛力。去年9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發文,明確提出促進我國郵輪經濟升級發展的主要任務,預計到2035年,我國郵輪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屆時,郵輪旅客年運輸量可達1400萬人次,并加快實現首艘大型郵輪建造。

不過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2019年新增的國際郵輪中,也依然存在激烈的競爭。據了解, “海洋光譜號”和 “威尼斯號”都將部署在華東地區,且主要航線依然為日本航線。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2019年,公主郵輪、MSC地中海郵輪、星夢郵輪“探索夢號”均主要在華東地區運營。而根據以往的數據來看,華東地區的競爭恰恰最為激烈。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各家郵輪在給中國加碼新的郵輪,但對于未來市場能夠擺脫低迷不持看好態度。王萍指出,隨著郵輪市場和消費者的成熟,“嘗鮮”式客人的勢頭減退,伴隨而來的是較高忠誠度和復購率高的度假型客人的轉型,這也需要企業做好應對準備。鄭煒航也建言,隨著中國郵輪持續進入市場調整期,業界需要加強對于“郵輪亦是目的地”理念的傳播,并加快岸上旅游行程的改善。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2019年中國郵輪市場依然充滿競爭,不排除競爭加大的可能。(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關鍵詞: 市場 游輪 策略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