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驅動 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現長期投資機遇-全球速看
2022-12-28 18:08:22 來源:中國基金網
(資料圖片)
進入跨年布局窗口期,沉寂已久的半導體行業也再度受到業內關注。隨著半導體周期“凜冬”已過半,市場資金開始關注行業估值底部區間的布局機會。據wind統計,截至2022年12月27日,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512480)自10月12日低點以來已經反彈12.15%,資金凈流入超15億元。
在行業下行周期的影響下,今年以來半導體板塊經歷了持續且深度回調。據wind統計,截至2022年12月27日,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下跌35.79%,期間最大回撤更是高達-43.20%。經過持續回調之后,中證全指半導體指數目前市盈率(TTM)僅40.87倍,處于上市以來分位點6.13%的歷史極低估值區間,半導體估值已不再“高處不勝寒”,長期配置性價比凸顯。
在估值回歸的同時,半導體行業的業績面也逐漸改善。據興業證券預計,半導體行業2023年整體業績增速預測值為28%,相較2022年預測增速9.4%明顯改善。在細分行業中,設備與設計環節業績增速預計環比提升且在30%以上,材料預測業績增速回落但仍達39%,而封測環節則有望實現景氣反轉,明年預期將實現18.5%的業績增長。
對于2023年的半導體板塊,目前業內觀點也并不悲觀。中航證券表示,復盤近20年A股電子及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特征可以發現,半導體行業具備強周期、高彈性、事件驅動的特點,穩定的全球政治環境、寬松的貨幣環境、主流意愿的消費爆品是驅動行業上行的因素。當前時點,行業逆全球化與逆周期擴產將長期并存,半導體周期有望于2023年中觸底,但需求分化,新能源車接力消費電子成為下一增長極。
更重要的是,“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也成為驅動國內半導體產業長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美國持續加大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限制,半導體供應鏈國產替代需求迫切。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際科技發展格局,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強,進一步凸顯了科技自立自強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棄幻想,自力更生”的緊迫感,也為明年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國產替代需求驅動下,半導體產業鏈相關環節有望迎來長期投資機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