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江蘇多地出臺“紓困45條”助重點行業恢復發展

2022-04-06 10:49:39 來源:江蘇經濟報

受本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地疫情防控措施升級,相關企業面臨極大的經營壓力。為此,無錫、南京、泰州、連云港、淮安等地近期陸續出臺為企業紓困的政策舉措,聚焦中小微企業的急難愁盼,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今年2月江蘇印發的“蘇政40條”基礎上,各地新政力度加碼,更加貼合本地企業需求,句句干貨,條條暖心,彰顯了地方政府“助攻”企業的態度、溫度和力度。

靶向施策助重點行業脫困

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游、零售、倉儲等行業因其經營特點,受疫情影響沖擊最大。淮安文旅業發展態勢良好,西游樂園、方特東方欲曉等重大文旅項目相繼竣工,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如火如荼。但疫情突如其來,游客銳減,讓不少想在行業內大干一場的從業者望而卻步。淮安4月3日出臺的“紓困45條”,提出“支持重點行業恢復發展”,安排1000萬元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繼續按80%比例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將符合條件的旅游民宿、鄉村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紅色旅游景區、度假區等納入工會療休養活動范圍……一攬子舉措,極大提振了從業者堅守的信心。

記者注意到,南京、泰州、連云港等地發布的助企新政中,也都突出了對重點行業的紓困。例如,泰州在3月31日發布的針對服務業紓困的“22條”中,就明確提出:支持餐飲商戶延長營業時間,具備條件的適當放開夜間非高峰期臨時占道停車;鼓勵旅游星級酒店、A級景區、民宿、旅行社、文旅企業等開展各種線上促銷活動,順延旅游年卡有效使用期限。

南京助企“紓困20條”中單獨拿出三條助力餐飲行業、批發零售業和文旅休閑業的發展、回暖。在助力餐飲行業復蘇的舉措中,南京提出“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降低平臺經濟參與者經營成本”“減半收取餐飲業的電梯、鍋爐、壓力容器定期檢驗和監督檢驗收費”等貼心舉措。連云港則推出促進餐飲業恢復、開發療養產品等8條政策,及優化運輸結構、鼓勵出口轉內銷、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力度等幫扶外貿企業的5條政策。

減稅降費播灑“及時雨”

“疫情開始后這段時間,生意連以前的一半都不到,外賣也不多,進項少了,手底下還有幾個員工要養著。”南京市鼓樓區華僑路街道一家麻辣燙老板李先生靠著餐館生意養家糊口,卻因疫情經營壓力驟增。好在他租用的是國有企業的房屋,很快將享有三個月房租減免的福利。

日前,為應對疫情影響,助力中小微企業平穩發展,南京在減輕企業房租負擔方面,舉措明確: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的地區,對承租市、區所屬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國有房產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這些政策讓和李先生一樣受到疫情沖擊的眾多企業直接受益。

剛剛搬進新廠房的江蘇舒欣揚電工設備有限公司,因疫情停工停產一周,經營銷售也因各地外出政策一度受困,政府為公司送來“驚喜”。公司負責人杜垚告訴記者,根據當地新政,企業不僅可以緩繳稅費6個月,還因為剛搬入的廠址為國有房產能再獲得減免3個月租金的支持。“幾十萬元的實惠,極大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杜垚說,各級各部門用心、貼心又暖心的幫助給了公司發展一個全新起點,“相信沒有一個寒冬是過不去的”。

真金白銀的補貼對企業來說無異于及時雨。3月25日,無錫市助企紓困“錫政50條”,預計將兌現產業扶持資金110億元,新增減稅降費超200億元,最大力度幫助企業提振信心、減少損失、渡過難關。3月31日,泰州專門針對工業企業紓困發布15條扶持措施,從用工、金融、稅費等多方面為企業“省錢”。

培訓補貼助企贏未來

減稅降費能解當下之急,助力企業加強員工培訓則為其長久發展奠定基礎。各地發布的紓困新政中,大都明確了援企穩崗、培訓補貼的具體措施。例如,“錫政50條”提出要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按規定給予社保補貼和培訓補貼,相關工作由無錫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開展。

“近期,公司在建項目幾乎都遇到了人員管控、物資運輸等方面的困難,但我們依然緊抓員工技能培訓不放松,著力提升員工素質。”江蘇天億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無錫一家國家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員工近萬人。該公司副總經理袁志鋼告訴記者,建筑行業大量員工都是農民工,公司多年來注重員工培訓,提升用工的規范性和企業綜合實力,但在疫情后,員工培訓也面臨著較大壓力。無錫人社部門一方面根據企業實際生產需求制定符合企業標準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培訓方案,另一方面,提升培訓補貼標準,大大提高了企業培訓積極性,讓企業員工實現了疫情期間“學習不停歇”。

無錫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無錫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該局今年將加大對企業的幫扶紓困力度,實施強有力的穩崗保就業舉措。在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方面,該局明確,備案企業自主培養評價技能人才取得高級工以上技能證書的,培訓補貼標準較社會培訓上浮30%;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根據培養層次,給予企業每人每年4000至8000元的培訓補貼;重點產業集群、新興產業、數字技能等領域的項目制培訓,結合成本按每人不超過3000元給予單位培訓補貼。三項培訓補貼預計全年發放5000萬元左右。

為進一步幫助企業享受職業培訓各項惠企政策,各地相關部門都已行動起來。其中,連云港人社部門鼓勵企業采取“互聯網+”線上培訓模式,對企業新招用人員,開展職工崗前技能培訓,對員工入職12個月內、培訓時間不少于20課時、經考試合格取得培訓合格證的人員,按規定給予崗前技能培訓補貼。截至目前,已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569人,其中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51人,發放職業培訓補貼26.5萬元。(江蘇經濟報記者 耿文博 洪姝翌 張韓虹)

關鍵詞: 重點行業 恢復發展 中小微企業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