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曹雯芹:生命史詩蘇東坡(四)
2022-03-19 21:23:45 來源:翻開江西這本書
杭州之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今天,如果你來到杭州“樓外樓”酒店,必點的一道菜就是這里的招牌菜——“東坡肉”。熱情的杭州人會一邊招呼你大塊朵頤,一邊向你介紹“東坡肉”的由來。
一千年前的蘇東坡,就這樣活色生香地活在杭州人的文化記憶里。蘇東坡一生兩入杭州,杭州的美麗賦予他靈感,杭州的溫柔舒展他的心靈。七年時間,他踏遍這里的山水,施展自己的才干,饋贈給杭州絕美的詩篇。
第一次入杭州,是公元1071年,蘇東坡34歲。前一年,因不滿王安石當權,他向皇帝宋神宗請求罷免王安石,失敗后遭到誣陷,于是請求外任為官,皇帝大筆一揮,任命他為杭州通判,主要負責審問案件。攜著妻兒一來杭州,蘇東坡就深深喜歡上了這里的秀麗山水。有詩為證: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游。
更欲洞霄為隱吏,一庵閑地且相留。
——宋 蘇軾《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游》
如果說杭州氣象萬千,那么西湖則是風情萬種。多少次,蘇東坡邀請友人,泛舟湖上,傾聽那歌舞笙簫,欣賞那云卷云舒,遠眺那青山隱隱,靜觀那水波粼粼。杭州與西湖,一次次激發(fā)了蘇東坡的才情與詩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宋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一》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宋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五》
杭州不僅以靈山秀水吸引著蘇東坡,更給予了蘇東坡一段美麗的緣分。
公元1074年春天,一場宴會上,蘇東坡遇到了王朝云。朝云那年十二歲,已是錢塘小有名氣的歌伎,她精通音律,聰慧可人,明眸皓齒,清新潔雅,這讓蘇東坡怦然心動。朝云表演時穿著華服,化著濃妝,顯得嬌艷婀娜。爾后為客人敬酒時,她換下華服,去掉濃妝,只是平常姑娘家打扮,卻顯得清新自然,清純可人。本是艷陽普照、波光粼粼的西湖,這時由于天氣突變,陰云蔽日,山水迷蒙,竟成了另一種景色。面對如此美妙的景致和佳人,蘇東坡靈感頓至,揮毫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佳句: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詩明寫西湖旖旎風光,而實際上刻畫了蘇東坡初遇王朝云時怦然心動的感受。寥寥四行,濃縮出了西湖的精粹、氣象、美麗與不朽,這被公認為描寫西湖最好的詩。18年以后,公元1089年,蘇東坡52歲,他因為厭倦了朝廷政治紛爭,再次自請外任。這年3月11日,蘇東坡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任杭州太守,同時管轄浙西六州郡兵馬。
到處相逢是偶然,夢中相對各華顛。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宋 蘇軾《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人生五十而知天命,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后,蘇東坡倍覺珍惜眼前施展才干的機會。囤積糧食,平抑米價。蘇東坡來杭州的第一年,杭州風雨不順,百姓收成甚微,城中米價猛漲。蘇東坡抵任之時,每斗米的價格已經(jīng)到了六十錢,到了秋冬,更是漲到了九十五錢。
蘇東坡一到任,就迅速采取兩條措施。一是七次上表朝廷,申請撥款賑災,還請求朝廷同意用綢緞來代替大米完成每年的進貢;二是將所能調動的資金全部用于購買糧食,還專門派人到外地購買。元祐五年(1090年)春,天災又至。但是由于蘇東坡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及時往市場中投放糧食以平抑米價,并給予災民口糧救濟,杭州百姓的損失都降到了最低,幾乎沒有餓死的人。開設醫(yī)院,關愛百姓。大災背后有大疫。蘇東坡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瘟疫又開始席卷杭州城。在春夏之交的時候,很多人染上了腹痛腹瀉、發(fā)熱惡寒的瘟病。疫情就是命令,面對十萬火急的疫情,蘇東坡開始了新的戰(zhàn)斗。為了解決窮人看不起病的問題,他除撥出公款外,自己還捐獻了五十兩黃金,在眾安橋建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公立醫(yī)院,取名為“安樂坊”,三年內治療了一千多位窮苦病人。
▲張大千《東坡居士笠屐圖》
為了解決輕癥患者的治療和健康人的預防問題,他拿出珍藏多年的民間妙方,名叫“圣散子”,公之于世,號令民眾在各個街口架起大鍋,熬制湯藥,無論男女老少,商客旅人,都可以排隊領取。這“圣散子”的確十分靈驗,“連飲數(shù)劑,即汗出氣通,飲食稍進,神宇完復。”如果沒有疾病,“能空腹一服,則飲食倍常,百疾不生。”
情系百姓,是蘇東坡從政的鮮明底色,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大災大難中,還體現(xiàn)于他日常的判案當中。蘇東坡一次公堂上斷獄,有人控告一個賣扇子的欠錢不還。賣扇子的欣然承認,訴苦道:“不是我不還錢,是無錢可還,今年老天總是陰雨綿綿,人們不需要扇子,我一把扇子也賣不出去呀!”案子簡單,判也容易,可是蘇東坡沒有遵循舊例。他拿過賣扇人的扇子,提起筆來就在上面題字作畫,花了一個小時,畫了20把扇子。最后,這些扇子被一搶而空,這筆民間借貸官司輕松了結。
還有一次,一位鄉(xiāng)下的窮書生進京趕考,因為冒名欺詐罪和匿稅罪被官差抓捕。原來,他趕考的盤纏是鄉(xiāng)親們用綢緞湊的,為了避稅,窮書生在行李上寫著“交給京都竹竿巷蘇子由”,署名蘇東坡。這樁案子算不得大案要案,蘇東坡?lián)碛凶杂刹昧繖啵寱研欣钌系呐f紙條撕掉,親自寫了幾個字:“交給蘇子由”,還給蘇轍寫了封信讓窮書生帶到京城。窮書生感激涕零,后來考中了進士。他滿懷感恩之情,寫了一封長信給蘇東坡答謝。蘇東坡歡喜非常,邀請書生到府中坐客,優(yōu)禮相待。
▲張大千《東坡玩硯圖》
清理淤泥,解決供水。最讓蘇東坡掛心的,是杭州人民的喝水問題和錢塘灣的淤泥堵塞問題。由于年代久遠,缺少維護,杭州城的輸水管道損毀嚴重,居民們只能喝帶咸味的水,西湖的淡水則需要花錢買。而錢塘灣的淤泥,每四五年就要疏浚一次,工程量浩大,費用驚人,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擺在蘇東坡面前的,道道都是難題。為了解決老百姓的飲水問題,蘇東坡用膠泥燒成陶瓦管子代替竹管,上下用石板保護,同時建設兩個新水庫,淡水由一個水庫引向另外一個水庫。蘇東坡作為軍事統(tǒng)領,派了一千名士兵參加此項工程,結果工做得好,時間也快。短短半年,杭州居民家家就有淡水喝。同時,他向專家請教,對運河進行測量計算,精巧設計方案,將海水引入城東郊區(qū),在錢塘江南部建水閘控制水量,并在城北余杭門外開了一條新運河,從此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運河淤泥問題。
清理西湖,修建蘇堤。蘇東坡在杭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業(yè)績,就是他實施的西湖綜合治理改造工程。蘇東坡深愛著西湖,他認為西湖是杭州美麗的眼睛,是杭州最引人入勝的美景。同時,西湖的水利價值,經(jīng)濟價值,生活價值也是無可替代。杭州人喝水靠西湖,行船靠西湖,釀酒靠西湖,灌溉靠西湖,離開了西湖,杭州人簡直一天都不能活。蘇東坡第一次來杭州時,西湖已不是清波蕩漾,一眼澄碧,而是有近三分之一的水面被雜草所覆蓋,淤泥坦露。第二次來杭州,情況更為嚴重,西湖的美褪色不少,淤泥和雜草已將一半的湖面覆蓋。
蘇東坡非常著急,在奏章中,蘇東坡向高太后詳盡分析了西湖對于杭州的五點重要作用。他在文中感嘆,如果再不治理,20年以后西湖將不存在。蘇東坡說服了朝廷,朝廷批準了他的計劃,并撥給他部分工程經(jīng)費。在朝廷的支持下,蘇東坡共籌措錢款三萬四千余貫,調動民工二十余萬,費時四個月,終于將西湖的雜草淤泥清理干凈。西湖,又恢復了“西子”的美麗風姿。可是,挖出來的堆積如山的雜草淤泥該如何處理?經(jīng)過蘇東坡和官員們的深思熟慮和精心謀劃,在西湖西側,修筑了一道長八百八十丈、寬五丈的長堤橫跨南北,這不但解決了雜草淤泥無處安置的難題,還縮短了湖岸南北之間的距離,更留給后世一道鶯啼柳綠、風景如畫的蘇堤。為了永久解決西湖的淤泥水草問題,蘇東坡做出一個非常聰明的決定。他在西湖的中心位置建造三座小石塔,以此為界,讓居民在規(guī)定的區(qū)域內種菱角。小石塔后來逐漸演變?yōu)樽钪奈骱谰啊叭队≡隆薄?/p>
在疏浚西湖期間,蘇東坡工作認真而勤奮,他每天到湖上巡視。杭州百姓有感于他的恩德,知他喜歡吃豬肉,就送他不少豬肉。蘇東坡就讓人將豬肉切成方塊,按照“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獨家秘訣精心烹制,送到工地犒勞工人。這紅燒肉因此而名噪杭州,成為了杭州流傳至今的一道名菜—“東坡肉”。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小鎮(zhèn)青年“充電潮”推熱縣城共享自習室-...
- 冰雪運動提前升溫小眾運動持續(xù)“出圈”...
- 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三審 明確消除...
- 臺風“尼格”最強可達臺風級 30日傍晚...
- 北方雨雪頻繁氣溫多波動 江南等地明起...
-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人...
- 工業(yè)“壓艙石”作用發(fā)揮顯著-環(huán)球快報
- 三季度上海經(jīng)濟加快重振 實現(xiàn)V型反轉-...
- 大氣污染防治更細化 屋里有溫度 屋外...
- 北京特殊教育領域里的“不老松”
- 各地搶抓農(nóng)時開展機收作業(yè) 全國秋糧收...
- 各地特色經(jīng)濟作物成為助農(nóng)增收富民產(chǎn)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