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破紀錄,“冰絲帶”的冰為何如此絲滑?
2022-02-09 22:46:09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2月8日,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賽在國家速滑館進行,比賽中荷蘭選手托馬斯·克羅爾、凱爾·內斯先后刷新奧運紀錄,最終將紀錄定格在1分43秒21,而凱爾·內斯也獲得該項目冠軍。圖為凱爾·內斯在比賽中。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北京冬奧會)天天破紀錄,“冰絲帶”的冰為何如此絲滑?
中新社北京2月8日電 (王昊)隨著荷蘭選手紐斯強勢沖刺,“冰絲帶”爆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短短幾分鐘內,奧運紀錄再一次被改寫。這是8日晚發(fā)生在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賽中的一幕,最終,紐斯成功摘得冠軍。
紐斯打破塵封20年之久的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奧運紀錄的同時,“冰絲帶”每天都產(chǎn)生新的奧運紀錄的“紀錄”也延續(xù)了下來。
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共設14個小項,全部比賽都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進行。自2月5日正式開賽以來,“破冬奧會紀錄”成了各個項目冠軍的必由之路。
女子3000米,荷蘭選手斯豪滕奪冠并打破奧運紀錄;男子5000米,瑞典選手范德波爾奪冠并打破奧運紀錄;女子1500米,荷蘭選手伍斯特奪冠并打破奧運紀錄。
而在男子1500米比賽中,荷蘭選手克羅爾打破奧運紀錄后僅僅幾分鐘,他的隊友紐斯就再次將紀錄刷新。
如此頻繁地打破紀錄,除了選手本身的出色發(fā)揮之外,場地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國家速滑館的比賽場地,有著“最快的冰”的稱號。
“冰絲帶”的冰采用了先進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這項技術不僅環(huán)保,還能讓整個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
在速度滑冰場地,溫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勻、冰面越平整,通俗來說就越“絲滑”。這樣的冰面更越有利于選手滑行,對不同區(qū)域的軟硬度感受保持一致,速度不會受到冰面的影響,更有利于創(chuàng)造好成績。
有了先進的技術,制冰的過程也馬虎不得。“冰絲帶”的制冰過程經(jīng)歷了底板清潔、底冰澆筑、噴漆畫線、分層多次澆冰、冰眼敷設等多道工序。
建設過程中,還應用了激光測量技術,使冰面的平整度偏差盡量縮小。如此一來,一塊光滑平整的冰場出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
而如何維護好這塊“最快的冰”,更是一門學問。自場館開放以來,在訓練休息或者比賽間隙期間,工作人員會按賽程規(guī)則,進行澆水修冰。這樣的程序保證了選手們能夠在冰況良好的場地滑行。
比如在男子1500米比賽中,在大約一半選手出場后,比賽便進入暫停時段。三輛澆冰車駛上冰面,細致地對冰面進行修復。而比賽恢復進行后不久,兩位選手便接連打破奧運紀錄。
此外,在“冰絲帶”使用期間,制冰師還需要不停地檢測冰的厚度,對應地去修復冰場的平整度,受損嚴重的,可能需要化了重新凍。
“最快的冰”,為選手們提供更好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其背后是技術的支持和無數(shù)人的努力。未來幾天,“冰絲帶”還將進行10個小項的比賽,或許還會有更多紀錄在這里產(chǎn)生。(完)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小鎮(zhèn)青年“充電潮”推熱縣城共享自習室-...
- 冰雪運動提前升溫小眾運動持續(xù)“出圈”...
- 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三審 明確消除...
- 臺風“尼格”最強可達臺風級 30日傍晚...
- 北方雨雪頻繁氣溫多波動 江南等地明起...
-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人...
- 工業(yè)“壓艙石”作用發(fā)揮顯著-環(huán)球快報
- 三季度上海經(jīng)濟加快重振 實現(xiàn)V型反轉-...
- 大氣污染防治更細化 屋里有溫度 屋外...
- 北京特殊教育領域里的“不老松”
- 各地搶抓農(nóng)時開展機收作業(yè) 全國秋糧收...
- 各地特色經(jīng)濟作物成為助農(nóng)增收富民產(chǎn)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