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一塊粵東“經濟洼地”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2-01-25 16:46:08 來源:新華社
坐擁191公里海岸線,曾飽受洋垃圾等困擾;有60多萬畝耕地,曾有不少撂荒地;擁有數十萬計鄉賢,不少人曾經只愿捐款、不想回鄉興業。
春節前夕,記者來到地處粵東沿海的廣東汕尾陸豐市采訪發現,這個曾經的“經濟洼地”,在鄉村振興大潮中,變了模樣、美了鄉村、興了產業。
“擂臺賽”打出活力
陸豐市東海鎮上海村村民黃賢德是“95后”,外出到中山市工作已有4年,最近他動了回家創業的念頭。
春節前一周,他回到上海村,發現曾經雜亂不堪的海邊荒灘變成了干凈整潔的旅游沙灘。短短幾個月,這里成為“網紅打卡點”,周末人流量達2萬人次。
“上海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約16400元,目前正計劃3年實現翻一番?!睎|海鎮黨委書記洪錦宗說,上海村抓住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與自身處于陸豐“谷鄉慢城”鄉村振興示范帶重要節點關系密切。
2021年以來,陸豐在已有一定建設基礎的“濱海走廊”外,規劃“谷鄉慢城”等5條示范帶。陸豐確立5個市領導擔任“帶長”,上臺“PK”談思路、曬成績、找短板,角逐2億元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資金,共進行了4季“擂臺賽”。
汕尾市委常委、陸豐市委書記陳德忠說:“‘擂臺賽’打出了活力,調動了干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
圖為游客在陸豐市東海鎮旅游沙灘游玩。新華社發
鄉賢帶來新機遇
行走在陸豐市金廂鎮村道上,一幅幅紅色畫卷在兩旁鋪展開來。
這些作品出自陸豐鄉賢、深圳大芬美術產業協會名譽會長吳瑞球等畫家之手。2021年,陸豐將公共藝術擺上鄉村振興的議事日程。接到家鄉的邀請,吳瑞球結合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光榮歷史、金廂鎮的紅色元素,提出文化旅游的想法,召集100多名畫家開展駐地創作。
“金廂鎮紅色壁畫進一步串珠成鏈,展示紅色文化動人魅力?!标懾S市金廂鎮黨委書記張麗萍介紹,2021年“七一”期間,當地人流量達20萬人次,有效帶動當地增收近千萬元。
圖為文化旅游為金廂鎮帶來發展新氣象。新華社發
陸豐打好“鄉賢牌”,以分布全球的“陸豐人”帶動當地發展。過去不少鄉賢只愿意捐款,如今更多的人愿意回來投資興業。
技術興產業旺
位于陸豐市碣石鎮的甘薯產業園,曾是一塊沙土地,附近村民零散種植甘薯、蘿卜,由于模式落后產量較低。如今,依靠科技創新,甘薯產量大大提高。
“一些撂荒地開始變成‘萬元田’。比如,我們推出的‘龍龍金5號’品種,畝產2500斤左右,盒馬鮮生收購價6.8元一斤?!标懾S植物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鐘作霖說。
田還是那塊田,不僅做大農業“存量”,陸豐還將視野放到海洋經濟的“增量”上。
位于陸豐的明陽智能海上風電產業園附近,數百支葉片一字排開。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标惖轮艺f,陸豐堅持農業興市、工業強市、商貿旺市,壯大海洋經濟、培育數字經濟,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2021年,陸豐新增市場主體10193戶,市場主體總數達到6.43萬家;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增速在廣東省排名前列。(記者周科、孫飛)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