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八成APP已改造,“釣老”“坑老”現象仍不少

2022-01-14 12:23:24 來源:南方日報

不會調出健康碼、不會用手機打網約車、不會使用電子支付……智能設備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很多中老年人卻被“落下”。前段時間,“爺爺用原價給我買了四個蛋撻”事件登上熱搜,引發數萬網友熱議,“互聯網適老”話題也再度沖上風口浪尖。

為讓更多中老年群體共享數字生活紅利,去年以來,在工信部的推動下,社會各界積極投身“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其中,根據指引,移動互聯網應用需參照相應設計規范和技術要求,在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改造,并向相關單位提交改造成果。

為此,記者從版本入口、界面設計、使用安全三大維度出發,抽取被工信部、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列入首批重點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名單的社交通訊、金融服務、新聞資訊、交通出行、生活購物、休閑娛樂、醫療健康、應用商城等七大類,合共69款APP進行測評,調查APP適老化改造進度、改造效果,調查自2021年11月啟動,截止于2021年12月底。

與此同時,南方日報、南方+攜南方產業智庫面向60歲及以上老年用戶發起APP適老版本使用滿意度調查,了解老年人群對互聯網產品、服務的真實需求和評價。

Q:改造進度如何?

A: 近兩成APP未如期上線適老版

截至2021年12月底,首批被列入重點改造名單的APP中,仍有大眾點評、虎牙直播、平安健康、1藥網等近兩成APP未上線適老版本。特別是愛奇藝、快手等被多次點名仍不見改造;騰訊應用寶曾推出“長輩關懷”功能,但近日卻因“產品升級與調整”原因將其下線。

在已推出適老版本的APP中,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百度、百度地圖、新浪微博等平臺為老年人開辟了專屬APP;其余大部分則采用“內嵌式”——在原有APP內開發出“適老模式”。少數如酷狗音樂,既在APP中內嵌了“大字模式”,又專門推出了大字版APP。

另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工信部已組織對常用的173家網站和APP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解決了老年人看不懂、學不會、用不好的問題。

不僅如此,為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享受智能化服務困難的問題,除了保留傳統“面對面”線下服務以外,工信部還推動落實了針對老年人的“一鍵呼入”和“愛心通道”等暖心服務,目前累計已經惠及7000萬老年用戶。此外,工信部還專門組織開發了短信驗證行程卡,解決了老年人使用通信行程卡常出現的問題。

Q:改造成果如何?

A:半數“走形”不“走心”

現象一

改造只是“換張皮”僅一級界面“適老”

為達成工信部“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改造”的目標,APP在最后關頭加班加點趕進度的情況并不少見。如此一來,改造流于表面的問題也就出現了。

比如,團隊在評測時發現,叮唄醫生的“長輩模式”只有首頁為大字體、大圖標,跳轉到“AI中醫”、“護士到家”等二級界面即恢復為小字體、小圖標;招商銀行“長輩版”的首頁設計簡潔,功能區塊劃分清晰,但點入“城市服務”等二級界面后立即被“打回原形”。

還有的APP“藏得更深”。以支付寶為例,在“長輩模式”下進入二級界面仍為大字體,但在首頁點擊“市民中心”——公積金、社保、醫保等三級界面就又恢復為小字體;中國建設銀行情況類似,首頁“全部服務”——貴金屬、保險、存金通等三級界面仍為小字體。

進入電信營業廳“關愛版”后,需要特別點擊“默認開啟關愛版”按鈕,否則重啟APP再次進入的仍為普通版本;攜程旅行“關懷版”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微醫”則是在開啟“長輩模式”后,重啟APP自動進入標準模式。

現象二

切換入口“捉迷藏”跳轉4次才找到

“在用戶安裝移動應用時,應為適老化設置、老年人常用功能提供顯著的引導提示。”根據《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移動應用首頁需具備適老版顯著切換入口,或在首次進入時給予顯著切換提示,并在設置中提供“長輩版”入口。但經記者實測,僅南方+、羊城派、Zaker、京東到家、中國農業銀行等少數APP在首次打開時有明顯切換提示;優酷、廣州銀行、廣州地鐵等不到6款APP在首頁提供了適老版本的顯著切換入口。

云閃付、中國工商銀行、淘寶、京東等要從普通模式切換到適老版本,普遍需要三四步,且切換入口多數隱藏在二級或三級界面,極難被找到。以云閃付為例,用戶要先后點擊“我的”——“精選服務”——“熱門推薦”,才能找到“云閃付關愛版”的切換入口。

而在一些具備搜索功能的適老APP中,搜索“長輩版”“關愛版”等并不能直達適老版本,反而會搜出各類廣告。比如,在中國電信(電信營業廳)APP搜索框輸入“大字版”“老人版”“關愛版”等,不但搜不出切換入口,反而得到老人機推薦的結果。

據南方日報、南方+、南方產業智庫問卷調查,對于APP的適老版本,有1/3的老年人只“聽過,但沒有用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從何處下載/進入。而在用過適老版本的老年人中,抱怨第三多(25.5%)的就是“長輩版”模式切換入口難找的問題。

現象三

誘導廣告躲不掉誤導內容真不少

根據工信部在2021年4月發布的適老應用新規,適老版界面、單獨的適老版APP中嚴禁出現廣告內容及插件,也不能隨機出現廣告或臨時性的廣告彈窗;同時移動應用程序中應無誘導下載、誘導付款等按鍵。不過,不少APP“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老年用戶調查數據顯示,在使用APP適老版的過程中,有26.4%的曾遇到過廣告和促銷信息。

實測發現,不少APP“長輩版”里的誘導信息往往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出現在APP的首頁、二級界面和搜索結果里,給老年用戶群體帶來的迷惑性不減反增。這種情況在生活購物類APP里最為突出:各種商品的滿減活動、商家的優惠折扣以及平臺的會員享折扣福利……從橫幅彈窗到信息流廣告,五花八門的誘導消費信息幾乎無處不在。

比如,淘寶“長輩版”首頁隨處可見“每滿199元減25元,搶購開始啦”等消費誘導廣告;京東“長輩版”首頁在“雙十二”期間設置了京東秒殺、京東直播兩大功能區,以“爆款輪番秒”“超值直播間”等字眼吸引消費者;唯品會“長輩版”中除了首頁的“3折瘋搶”欄目外,還打起了辦理平臺會員的廣告“購買年卡199元降至79元”。

此外,誤導性信息也不少。淘寶“長輩版”里不乏“金幣抵錢”“領水果”等廣告,讓用戶誤以為是免費白給的福利,但實際上用戶要通過種樹、澆水且積累到一定階段才能“種”出水果來,而種樹所需的養料、水分都需要通過購物消費等形式才能獲得。

現象四

功能“一刀切”適老版變“傻瓜版”?

功能過于復雜、誘導內容偏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部分開發者對應用的適老版本進行了“一刀切”,部分老年人可能需要的社交、社會參與功能在適老版本中被全面取消。

比如,啟動好大夫在線“長輩模式”后,普通門診、專家門診、預約掛號、快速問醫生等便捷服務通通消失,僅剩電話問診(專屬顧問)一個功能,點擊咨詢用戶必須通過語音轉文字或者直接打字輸入的方式與顧問交流,APP不支持一鍵通話的功能;酷狗音樂“大字模式”只保留了“聽”和“我”兩個功能版塊,老年群體只能聽歌,卻不能發表評論或瀏覽評價區。此外,包括“好友唱”、實時K歌等實用的社交功能也被取消。

此外,打開小米手機“極簡模式”后再進入小米應用商城,會發現原本APP下載界面用戶的評論、打分功能消失不見;叮唄醫生的適老版本,則取消了“發現”模塊。

有老年學專家認為,老年群體在使用互聯網應用及服務的過程中,除了有使用便利性、安全性等層面的需求,更多的還有心理依托和社會交往的需求。正因如此,在推進適老版本改造時,“一刀切”的方式并不可取,應用開發者應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科學、理性地做出保留還是舍棄部分APP核心功能的選擇。

現象五

用看視頻賺錢作噱頭APP“釣老”有一套

除了入口難尋、廣告依舊“陰魂不散”,不少APP的適老化改造方向也出現了“跑偏”。根據《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短視頻已成為老年網民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在某主流短視頻平臺上,老年人每月人均在線時長可達1500分鐘。經記者測評發現,部分APP在切換到適老版本后直接變身“短視頻APP”;有的還推出“刷視頻兌金幣”的激勵機制,表面上能讓人刷視頻、拿福利兩不誤,實則很可能讓老年人陷入“短視頻沉迷”。

以快手APP為例,在打開大字體模式的情況下,APP首頁左上方仍出現“紅包”窗口,不斷刷新看視頻即可積累金幣,每“賺”10000金幣,即可兌換1元現金。有老年用戶反饋,此舉看似劃算,但實則并不能“薅到多少羊毛”,一周從早看到晚也不過只到手10元。

不僅“賺”得不多,長此以往,老年群體還容易“短視頻成癮”。在走訪中,有不少中青年受訪者表示,短視頻APP中“看視頻賺錢”的福利出現后,身邊老人們沉迷手機的程度有所加深。他們認為,APP適老版應當效仿青少年模式,也對老人的瀏覽時間作出限制。

除快手之外,有類似“刷視頻得現金福利”的還有百度大字版、新浪和各類“極速版”APP。記者發現,愛奇藝、今日頭條、快手、妙看、火火視頻、熱火視頻等的“極速版”下載詳情頁,都不約而同地將“刷視頻領紅包”用作推廣語。比如,妙看極速版提示“看視頻 賺零花錢”,愛奇藝極速版則提示“看劇賺錢 領金幣可提現”。

現象六

推薦“不適老”APP應用商城改造缺誠意

作為用戶下載互聯網應用的主要渠道,應用商城類APP的適老化改造同樣重要。不過,經記者測評,小米、華為、OPPO、vivo等手機官方應用商店的改造效果仍不理想。

以小米官方應用商店為例,盡管該APP沒有專為老年人打造適老模式,但將手機整體切換至適合長輩使用的“極簡模式”后,手機應用商店內也變為大字體、大圖標;APP首頁只保留了“今日為你打造”欄目,信息流、橫幅廣告等均被去掉,整體頁面布局精簡不少。

問題是,在“今日為你打造”欄目內,不僅沒有推薦中老年用戶最常用的微信、支付寶、今日頭條、抖音等APP,還有一半都是明顯不太適合老年人的手游、相親交友APP,比如《捕魚大決戰》《我是大東家》、《攻城掠地》、Soul、世紀佳緣等。

這其中,有不少APP品質參差不齊。以被放在應用商店前置位多次推薦的《捕魚大作戰》《捕魚大決戰》為例:在微博、論壇等公開渠道以及黑貓投訴平臺,可以搜到大量關于這兩款游戲的投訴和吐槽,內容多與“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有關。

其他應用商店也有不少問題。比如,打開華為手機“簡易模式”,應用商店內字體、圖標同步變大,但頁面布局、設計卻毫無變化,信息流、橫幅廣告等仍隨處可見。而打開OPPO、vivo的“簡易模式”,應用商店APP對比普通版本毫無變化,開屏廣告等依舊存在。

Q:改造難度如何?

A:最大考驗在于難以把握老年人需求

隨著老年人對互聯網適老化產品需求的日益增長,互聯網企業也面臨著推動產品、服務改造的壓力。“地圖應用原本擁有較復雜的功能和技術實現邏輯,所以在進行適老化改造時,難度和成本都不算小。”高德地圖方面表示,為打磨適老版本,此前公司集結了多部門人員并成立執行小組,歷時幾個月時間才最終完成版本的研發攻關。

而據某新聞資訊類APP的應用開發者王某反饋,在對APP進行適老化改造時,技術層面的難度是一方面,但最大的考驗在于如何從中老年用戶需求出發進行改造。

“年輕一代在互聯網上留有非常多的‘腳印’,我們通過大數據系統,可以很便捷地了解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年輕人的互聯網應用使用習慣,并以此出發形成算法,靈活地調整應用的功能。”王某舉例稱,比如00后對于科普類、綜藝類資訊的點擊頻率較高,那應用就會更多地為這一群體推薦相應類型的資訊內容,做到“用得越久,越懂你”。

“問題是,中老年群體對于互聯網本身依存度就不高,也沒有足夠多的互聯網用戶數據,我們很難把握他們的群體特征,并以此為依據作出真正適合老年人的產品。”而正如王某所說,不少社交通訊、生活購物等類別APP的開發者在改造時也遇到了類似問題。

對此,部分互聯網企業的應對方式是,親自組織調研團隊,對老年用戶進行線下的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比如,騰訊方面表示在對微信等進行“關懷模式”改造的前、中、后期,在全社會展開了廣泛調研,充分了解了老年人對應用的具體需求。

Q:老年用戶滿意度如何?

A:超六成對APP適老版表示滿意

總體來看,有超過六成的老年用戶表示愿意繼續使用APP的適老版本,原因是適老版的字體、圖標更大,頁面設計更簡明,功能設計更合理等。其中,有23.2%的受訪者對適老版本“非常滿意”,43.4%的表示“滿意,不過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僅有6%的直言不愿使用或完全不會考慮使用APP的適老版本,原因是體驗不佳,等等。

另據問卷調查數據,金融服務類APP的改造完成度最高,老年用戶滿意度打分也最高,平均為7.77分。以中國農業銀行APP為例,首次進入APP即有“點這里可以切換鄉村版、大字版”提示,首頁右上角“版本”出可輕松找到切換入口,在搜索框中搜索“大字版”或“關懷版”“老人模式”等關聯詞也可直達適老版本;標準模式下的橫幅廣告、信息流廣告也被去除干凈。平安口袋銀行、廣州銀行等APP還支持一鍵撥打客服熱線等特色功能。

滿意度評分緊隨其后的,是社交通訊類(7.47分)、交通出行類(7.43分)、新聞資訊類(7.42分)APP。相比之下,由于包含廣告誘導內容偏多,入口難尋等原因,受訪老年用戶對休閑娛樂類、醫療健康類APP的適老版滿意度偏低,前者滿意度評分為7.18分,后者僅6.37分。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仍有一大批老年用戶已熟練掌握微信、支付寶、今日頭條、鐵路12306等APP適老模式的使用方法,但經調查發現,仍有33.3%的受訪用戶只聽過APP有適老版本,但卻從未用過;有16.2%的更是“根本沒聽過”。這就表明,三大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對APP適老版本的宣傳、推廣力度仍有待加強。

南方日報記者 許雋 周中雨

見習記者 柴亞娟

關鍵詞: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