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云看點丨快自查!多款APP在“自動續費”,你踩過這些“套路”嗎?
2021-11-17 12:00:39 來源:今視頻(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綜合
手機里的那些“自動續費”
你該關的都關掉了嗎?
不查不知道
一查嚇一跳!
原來,即時卸載了APP
這些“自動續費”并沒有被關掉!
還會繼續扣你的錢錢錢……
你被“自動續費”了嗎?
最近有網友爆料,偶然清算支付賬單,才發現有多種“自動續費”扣款,包括視頻會員、網盤會員、修圖軟件會員、音樂軟件會員、論壇會員等等。雖然一些APP早已被棄用,可用戶依舊在悄悄被扣錢。
這樣的例子絕非個別,被扣“冤枉錢”,消費者必然有種被坑的感覺。本想體驗一把短期會員待遇,卻沒想到在APP服務協議中默認勾選“自動續費”。如果用戶沒留神,即使卸載了APP,“自動續費”也不會關閉?!氨蛔詣永m費”使不少人掉進消費陷阱。
APP“主動”幫用戶選擇自動續費
隨著移動互聯網融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多場景都要用到各種手機APP。APP服務商紛紛推出付費會員制,宣稱會提供更好服務。商家還會設置新用戶優惠價或首月免費,而這往往和“自動續費”關聯,容易造成消費者的沖動消費。
事實上,用戶沒注意或忘記“自動續費”,恰恰是中了某些APP的算計。利益當前,其中的套路頗費心機——
不少APP在會員協議中不起眼的角落約定“自動續費”,甚至不勾選就無法進行下一步,更狠的是在APP中不設關閉“自動續費”菜單……一頓被牽著鼻子操作下來,某些用戶稀里糊涂地入了甕。接下來,“自動續費”不會提醒用戶,單次扣費金額不大,消費者不易察覺,細水長流。如此靜悄悄地“粘性收費”,還不一定要為用戶提供服務,即便用戶哪天“如夢方醒”,多半只能吃“啞巴虧”。
自動續費“套路”多
據了解,不少消費者都曾遇到自動續費問題,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了消費陷阱。在有關自動續費的問題上,一些APP的“套路”是這樣“玩”的——
套路一:“免費試用”不免費
蘋果應用商店中一款拍照APP,在首頁打著“解鎖更高級功能-點擊免費試用”的幌子,用戶點擊進去卻被要求開通包月服務。原來,所謂的“免費試用”是先購買每月的包月服務,然后才能獲得贈送的“7天免費”會員服務。
套路二:充值優惠“代價”不小
在一些APP的頁面頂部,常出現“一分錢體驗7天會員”“5塊錢充值一個月會員”等誘人標語。但消費者充值后,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連續遭遇扣費。對于此類活動,部分APP往往在誘導性標語和圖案上,使用夸張的字號,但在活動宣傳頁的某個“角落”,“悄悄”標注“1分錢體驗會員將尊享連續包月會員特權,自動加入連續包月計劃”等協議,用戶只要付費就相當于同意了協議條款。
套路三:“自動續費”成了唯一選項
用手機充值某微博會員時,充值界面只有4個套餐,分別是“連續包年”“連續包半年”“連續包季”“連續包月”,在套餐下方的小字自動續費聲明中,寫著“如需取消續訂,請在當前訂閱周期到期前24小時,手動在相關設置管理中關閉自動續費功能?!庇脩粼诔渲到缑鏇]有單獨包月或包年選項,一旦選擇充值,只能選擇自動續費。
多管齊下治理“自動續費”
其實“自動續費”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其一直困擾著很多消費者,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需要多管齊下。
消費維權部門不能讓?;^、坑騙消費者的行徑得逞,要為權益受損、主張維權的消費者撐腰。另一方面,針對可能存在的違規違法行徑,管理部門有必要對相關APP經營者進行約談整改,通過有效措施進一步規范APP的收費行為。
消費者也要提高警惕。除了要注意成為APP付費會員的“附加條款”,也要自查第三方支付軟件中是否已潛伏“自動續費”。遭遇被“自動續費”,消費者不僅要及時取消,而且該投訴維權時別怕“麻煩”。必須指出,一些電信運營商也曾利用用戶大意,悄悄收取各種雜費,只有消費者較真、管理部門嚴肅治理,“歪心思”才會被有效糾正。
對APP經營者來說,吸引用戶付費是常見的盈利方式。但是,付費必須是基于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通過具有高附加值的內容滿足用戶需求,利用更新的技術手段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如此提高用戶粘性才是良性的,也是真正可持續的。同時,相關收費必須公開透明,讓用戶擁有選擇權。那些不把心思放在正道上、反而琢磨算計用戶的APP,注定走不遠。
那么問題來了
如何自查和取消“自動續費”?
方法如下
請趕緊自查操作!
檢查和關閉自動續費方法
微信:打開微信,點擊【我的】—【支付】 — 右上角的【···】 — 【自動扣款】,檢查和選擇要關閉的扣款項目。
支付寶:打開支付寶,點擊【我的】—【設置】—【支付設置】—【自動扣款】,檢查和選擇要關閉的扣款項目。
再次提醒小伙伴們
有些APP“連續包月”
確實能享受優惠
但如果不是長期使用
記得關閉“自動續費”選項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開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