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造彰顯時代精神——“大國巨匠”走進香港大學
2021-10-26 19:03:06 來源:新華社
“一系列超級工程巍然屹立,見證了中國建造的飛速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集團首席專家肖緒文以一系列生動的案例,與數百位香港大學學生分享中國建造背后的故事,引發熱烈反響。
“大國建造·筑夢未來”校園報告會25日下午走進香港大學,這是該系列活動的第一站。肖緒文以《中國建造探索與實踐》為題,與港大學子親切交流。
肖緒文表示,建筑彰顯時代精神。中國建筑自有巢氏構木為巢始,數千年一貫以其純粹之木構系統、獨特空間造型藝術和建構技術,獨步世界建筑之林。目前,建筑業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10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在香港大學演講。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此外,城市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綠色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中國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等多項指標保持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潔發電體系,成為推動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既有節能建筑面積238億平方米,占建筑總面積比例逾三分之一。
肖緒文表示,全球前10座高層建筑中,中國占有7席。在機場、高鐵站、大型橋梁、隧道、會展中心、體育場館、核電站、水利工程、發射中心等大型建筑方面,近年來中國建筑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他表示,一系列超級工程巍然屹立,見證了中國建造的飛速發展,開拓了中國建造的發展道路,映射出中國建造“為國家擔責、為人民造福、為世界建造”的初心、信心與雄心。
“施工裝備現代化技術已成為助力中國建造的高端利器。”肖緒文舉例說,在大型吊車方面,三一重工SCC40000A吊車最大起重4000噸,最大起重力矩90000噸米,是全球最大的4000噸履帶起重機。在地下施工裝備方面,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直徑達16.07米,設備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
肖緒文介紹說,在超大超長直徑樁施工、深基坑施工、混凝土超高泵送、巨型鋼混組合柱施工等超高層施工技術領域,中國建造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在大跨度鋼結構施工、混凝土結構施工、預制裝配式建筑、玻璃幕墻超高層應用等高端建造技術領域,中國建筑企業的進步十分明顯。未來,中國建造將走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精益化道路。
10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在香港大學演講。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報告會結束后,肖緒文與港大學子進行了交流互動。有港大同學問是否能參與中國建造事業?“內地江、河、湖、海、沙漠、草原等全都有,天地更廣闊,需要的知識更廣泛。希望港大有志、有為、想干出一番事業的師生來內地發展,創造自己事業美好的畫卷。”肖緒文回答說。
此次報告會在港大學子中引發熱烈反響。“以前就了解我們國家有這么多的‘超級工程’,今天聽肖院士再講一遍之后,內心還是非常自豪。”香港大學建設項目管理專業研究生王彬威說,假如以后有機會能參與到肖院士提到的“超級工程”中來,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及香港回歸祖國24周年,香港特區政府、香港中聯辦、中國建筑集團共同舉辦了“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系列活動。“大國建造·筑夢未來”校園報告會是其中的組成部分,接下來還會在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舉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