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母親河畔的中國】昔日鹽堿地 今朝稻花香

2021-10-19 19:51:40 來源:新華網

金秋十月,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昭君鎮的稻田里,金黃四溢,稻谷飄香。

10月16日,水稻收割機在田間收割水稻。新華網 徐紅梅攝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遍地是雜草,不產油和糧”——這是多年前這里是另一番景象,由于距離黃河堤壩較近,土地大面積鹽堿化,澇災嚴重。

昭君鎮沙圪堵村黨支部書記李清云介紹,村里屬于黃灌區,地表水高,土地鹽堿化較為嚴重。從1998年開始,村里引入黃河水,因地制宜進行土地改良。如今,曾經的鹽堿地變成了高產水稻田。今年,他們又啟動了智慧水稻項目,產出的水稻品質更高。

所謂智慧水稻,即采取了溯源碼方式,稻谷的種植產地、土壤情況等都可以通過溯源碼溯源。目前,沙圪堵村智慧水稻種植面積1500畝,產值超過300萬元,沙圪堵村亦被評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

10月16日,水稻收割機在田間收割水稻。新華網 徐紅梅攝

據介紹,今年昭君鎮水稻種植規模超過4萬畝,1100余農戶種植水稻,畝產純收入2000元左右。全鎮有30余家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1家水稻協會、3家水稻加工企業。

今后,昭君鎮將堅持把水稻作為綠色產業、特色產業、富農產業重點打造,讓昔日黃河岸邊的鹽堿地,成為稻谷飄香的良田,種上農民的致福“小康稻”。

關鍵詞: 母親 母親河 河畔 中國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