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92歲長津湖戰地記者張崇岫:強大的精神是取勝的關鍵

2021-10-11 11:22: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將軍一聲呼,戰士忘了苦。一人一土豆,追到海盡頭。”92歲的戰地記者張崇岫回憶起71年前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依然歷歷在目。

張崇岫拍攝的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在長津湖勝利會師照片。張俊 攝

電影《長津湖》正在熱映,而張崇岫老人就是這場戰役的親歷者。記者日前來到張崇岫在合肥的家中,他一邊翻開攝影圖集,一邊向記者講述鏡頭背后的故事。

張崇岫講述長津湖戰役照片背后的故事。張俊 攝

張崇岫1929年出生于當時的安徽巢縣,13歲加入新四軍,擔任戰士和文化教員,先后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1月12日,張崇岫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攝影組長進入朝鮮,在此后3年時間內,用鏡頭拍下了2000多張珍貴的照片。

張崇岫講述長津湖戰役照片背后的故事。張俊 攝

說起長津湖戰役,張崇岫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莊嚴崇敬。張崇岫回憶,部隊剛入朝鮮時已是冬季,戰士們第一次遇到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氣。“當時有個戰士在參加完戰斗后,把鞋脫了準備洗洗腳,結果腳上的皮膚就像熟地瓜剝皮一樣脫落,班長讓他到后方的醫院去,他就是不愿意走。”張崇岫回憶道。

在張崇岫拍攝的長津湖戰役照片中,有戰士們在半米深的雪地中行軍,也有戰士們向山頂沖鋒,還有戰士們匍匐雪地伏擊敵人。張崇岫說,當時子彈就在身邊飛過,炮彈就在周圍爆炸,但沒有一個戰士退縮害怕,強大的精神是取勝的關鍵。

“當時由于道路和車輛遭敵人毀壞,部隊半個月無糧食補給,戰士們只得每天靠一顆凍土豆充饑。凍土豆就裝在腰間,慢慢把它捂化了再吃。”張崇岫告訴記者,當時志愿軍在長津湖面臨的兩大難題,一方面是緊缺重武器裝備,另一方面就是饑餓和嚴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靠人的勇敢。”

張崇岫還拍下了許多敵我雙方零距離戰斗的照片,其中包括敵人從裝甲車上爬下來投降、志愿軍戰士沖上公路追趕逃敵、志愿軍擊毀敵人坦克等珍貴照片,而“勝利會師”則是他最滿意的一張。當時張崇岫獨自一人,徒步四五十公里,走了七八個小時追上先頭部隊,最終在朝鮮咸興港記錄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勝利會師的“經典一幕”。

談到自己的這段經歷,張崇岫表示,搞攝影一定要膽子大,要提前構思準備,因為當時膠卷非常珍貴,拍一張就要成功一張。即使戰場上槍林彈雨,即使敵人就在眼前,作為戰地記者,也要往前沖,拍到這些畫面。

戰爭也給張崇岫的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痕跡,他的手掌被子彈貫穿過,腿上也有一塊塊傷疤,但他卻很少跟別人提起這段難忘的經歷,因為他覺得這是歷史賦予的使命,當時如果不是他,也會有別人拍下這些照片。

“現在人生活好了,但不能把這個事情忘記了。”張崇岫表示,如今的美好生活離不開老一輩人的犧牲和奮斗,希望人們能不忘歷史,珍惜現在的生活。

關鍵詞: 92歲 長津湖 戰地 記者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