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醫療廢棄物處理能力?廣東實現涉疫醫療廢物“日收日清”
2021-09-28 20:31:51 來源:南方日報
廣東各地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情況如何?疫情影響下如何提升醫療廢棄物處理能力?9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省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可達每日600噸,較2020年初疫情前大幅增長91.48%,但也存在廚余垃圾、建筑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防治固廢污染,關系到公眾健康和生態文明建設。此次執法檢查發現,我省認真落實固廢法和固廢條例確立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例如針對群眾關心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目前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處理場(廠)147座,總處理能力14.1萬噸/日,高于13.45萬噸的日產生量,無害化處理率達99.95%。
不少人反映快遞過度包裝問題突出,現在全省已推動郵政行業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6.8%,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91.7%。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全省建設動力蓄電池回收網點1292個,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回收量約7.4萬噸。我省作為全國原固體廢物進口的第一大省,進口量由2017年的1311.14萬噸穩步下降至2020年底的“零進口”。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如何高效處置醫療廢物?報告顯示,全省22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能力達600噸/日,較2020年初疫情前增長91.48%;儲備應急處置單位34家,應急處置能力達1145.4噸/日,實現了涉疫醫療廢物“日收日清”。
報告也披露了我省固廢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問題。今年6月至9月全省四級人大、五級代表聯動,對21個地級以上市開展執法檢查,共發現90個具體問題,并形成清單轉交省政府有關部門研究處理。例如,我省固廢處理能力仍存在結構性不足問題。特別是廚余垃圾處理能力不足制約了生活垃圾分類的推廣。報告建議,要制訂配套政策法規,并建立健全信用記錄制度。同時加強回收、分揀、打包網點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網絡及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和落實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安排應急處置資金等。
此外,目前全省建筑垃圾消納能力資源化利用率在15%左右,對于建筑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報告建議要加快推進《廣東省建筑垃圾處理條例》立法進程。(南方日報記者姚瑤汪祥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