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每年有210萬人購買臨期食品 臨期食品為何被追捧?

2021-09-26 11:40:16 來源:光明日報

那么臨期食品安全嗎?不少人心里仍然會有這樣的疑問。華東理工大學FDA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表示:“臨期食品不等于過期食品,在保質期內正確儲存,品質和安全性沒有問題,可以放心食用。”

在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一家臨期食品超市內,記者發現,今年5月生產的、保質期為8個月的盒裝瓜子,原價24.9元,在超市內為7.9元出售;今年8月生產的、保質期為12個月的薯片,原價12.8元,現價為4.2元出售。超市內的不少商品距離保質期都在3個月以上,有的日用品甚至還有兩年以上的保質期。

此前,我國對于食品保質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規范。2011年5月13日,國家相關部門對預包裝食品的保質期做出如下定義,即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完全適于銷售,并保持標簽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2012年1月27日,原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即到保質期臨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顧客并單獨出售。

在購買預包裝食品時,消費者以前看重安全,現在更看重營養。那么食品在臨近保質期時,在營養上是否會“打折扣”呢?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指出,很多消費者擔心,隨著時間的延長,食品的結構和營養含量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從相關規定來看,在保質期以內,不允許食品存在這一問題,這是法律對食品品質的基本要求。

“網購臨期食品時,我一般不會購買自己不熟悉的品牌,很多食品買了之后也會很快吃完。”大約四個月前“入坑”臨期食品的消費者吳佳慧告訴記者,雖然經常購買臨期食品,但是自己仍然比較謹慎,根據網友們的經驗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購物“攻略”。“我一般會選擇像麥片、自熱火鍋、方便面等容易保存的食品,也會買一些牙膏、洗發水等日用品。有的食品,比如說冰激凌、海鮮等速凍食品,對儲存條件要求較高,對運輸、保存等環節是否存儲到位還有一些擔憂,所以我買得比較少。”吳佳慧說。

張永建指出,一些臨期食品對保質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比如說,有些食品在儲存條件上要求保持特定溫度,如果沒控制好溫度就會導致食物變質。這些特殊的儲存條件,在一般消費中也應該注意。

臨期食品雖然不是過期食品,在行業發展中,食品的質量與安全問題依然需要強有力的監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了科普短視頻《臨期食品,可以買嗎?》。相關專家提醒消費者,臨期食品常常有較大折扣優惠,但購買時仍應按需購買,不要囤積,以免過期變質造成食物浪費;臨期食品買回家后,最好在保質期內吃完。如果食品過期,出現膨脹、異味、霉變等情況,應當丟棄。

3、臨期食品可以在公益中發揮“余熱”

【案例】

每天上午,上海浦東新區峨山路的綠洲食物銀行門口,都會排滿等待領取食物的人群。每天8—10點,街道里注冊的低保戶可以在這里排隊領取蔬果。10點后,街道里的環衛工人們會前來挑選。領取不完的食物,則會由社區志愿者們分發給社區周邊的一些低收入家庭和獨居老人們。

企業捐贈臨期食品,再由食物銀行分發給有需要的人群,這一公益模式在近年來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資料顯示,1967年,世界第一家食品銀行在美國成立,并很快在歐美多國推廣。

“食物銀行會與一些超市、面包房等合作,例如蔬菜、面包等承諾當天賣完的食物,實際保質期能到第二天中午前,工作人員及時取后,會在中午之前把食物分發給有需要的人。”上海綠洲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國內首家食物銀行創辦人、“綠洲盛食社”淘寶店負責人李冰介紹說。

據李冰介紹,綠洲食物銀行共幫助239家食品廠商,“搶救”了1000多噸即將浪費的臨期食品,免費發給需要幫助的群眾100多萬人次。

然而,目前全球所有食物銀行都是傳統的線下門店模式,人力成本高、發放效率低、受益群眾范圍小。9月16日,綠洲食物銀行從線下走到線上,國內首家食物銀行淘寶店“綠洲盛食社”正式開業,店鋪內的臨期食品都來自商家捐贈。據悉,有需要的人群只需花1分錢就可下單,包裹送貨上門,不用再前往線下固定領取點。淘寶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開通網上食物銀行,將提升食品分發的速度和效率,覆蓋更多人群。同時,網購下單的領取方式,也讓受助者更有尊嚴。

除了食物銀行,臨期食品還通過更多方式在公益上發揮著“余熱”。今年5月,南京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民政部門試點搭建企業對接慈善超市的臨期食品捐贈平臺,通過慈善超市把臨期食品免費發放給有需要的人群。

而早在2017年,“共享冰箱”在北京、上海、江蘇揚州等多地興起,成為一些餐飲公司、超市臨期食品捐贈的方向之一。當前,也有不少企業依托自身資源,開始試水共享冰箱公益模式。

如今,在上海武寧路與普雄路交叉口附近,上海第一臺共享冰箱的擺放點,每天早晨還會排起長隊。而不可忽視的是,在北京、上海等多地,曾經興起過的共享冰箱、愛心冰箱,有不少只是曇花一現。如何持續運營,仍然是臨期食品相關公益模式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相關專家表示,共享冰箱需求旺盛,如何保證食物供應是持續運營的難點。未來,還要吸引更多愛心企業關注,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作者:姚亞奇)

關鍵詞: 臨期食品 食物浪費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