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贛深高鐵全線通車 博羅與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經濟聯系將更密切

2021-09-18 07:51:18 來源:南方日報

今年8月印發的《博羅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博羅“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構建骨干網絡和樞紐體系,將博羅由“通道城市”轉變為“通道+樞紐城市”,實現與穗莞、港深之間60分鐘可達,步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經濟圈”。

對于博羅來說,無論是破解內部交通不暢還是接軌深莞惠,都需要構筑更符合發展需求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今年2月,《博羅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出臺。《規劃》明確了博羅對外交通的建設思路——綜合考慮博羅縣和周邊地市交通設施節點布局和層次,規劃形成“三橫、四縱、一環”七大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布局。其中西向通道帶入廣州,南向通道融入莞深:北向通道協作龍門、河源;東向通道實現惠博同城。

坐擁3座高鐵站的博羅,也將規劃形成“一橫兩縱”鐵路網。其中,“一橫”為廣汕鐵路;“兩縱”為贛深鐵路和京九鐵路及其楊村鎮站至惠州西站段復線。

博羅“十四五”規劃提出,未來5年,博羅將發揮高鐵場站樞紐的集聚功能,形成區域交通和輻射的城市增長點。同時,促進與廣州、東莞等高鐵沿線、增城地鐵沿線及周邊地區的聯動發展,深度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軌道交通網。

4公路通車總里程全市第一

長期生活在博羅縣城的市民都清楚,每到上下班時間,縣城內不少路段都會出現嚴重的擁堵——與其說是繁華景象,不如說是道路不通暢所致。

今年5月,作為博羅重點交通基礎設施“五路四橋三站”之一的濱江西路正式動工。

“這不僅是一條景觀路,更是一條發展路、民生路。”謝遠區表示,濱江西路的建設,對完善縣城交通路網、改善老城區居民出行條件、促進沿東江經濟帶發展、推動博羅融入惠州主城區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從地圖上看,濱江西路呈東西走向,起點順接閱江大道,東接濱江路。全長約2.7公里的這條道路,包括工程路基段和橋梁段,按城市主干路標準建設,路寬36米,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其中,葫蘆嶺特大橋設計長度約1.38公里,大橋北路跨線橋設計長度約0.59公里。工程總投資超10億元,計劃于2024年5月完工。

交通發展,民心所系。作為博羅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江西路承載著緩解縣城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以博羅縣城的擁堵問題為例,要整治擁堵問題,必須把博羅縣城城市骨架拉開。”謝遠區說。

此外,博羅還將加速推進建設廣惠快線、改擴建國道G324線、升級提質縣道X216延長線、縣道X193線等舉措,強化織密沿東江經濟帶東西向干線通道。

作為沿江城市,博羅的交通問題頗受關注。濱江西路建成后,將成為沿東江經濟帶的交通要道,也是沿東江經濟帶串珠成鏈的關鍵一步。

謝遠區表示,近年來,博羅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交通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圍繞更好地融入和服務全省“雙區”建設大局,緊密對接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高標準、大力度推進以“五路四橋三站”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博羅縣新增公路通車里程61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2公里。截至2020年底,博羅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974公里,位居全市第一。

■聲音

麻陂鎮委副書記、鎮長人選張健:

借高鐵“東風”吹響鄉村振興號角

贛深高鐵博羅北站坐落于麻陂鎮。作為首先享有高鐵紅利的鄉鎮,麻陂鎮迎來了交通區位的跨越式提升。

麻陂鎮委副書記、鎮長人選張健對于高鐵征地工作記憶頗深。“我們的征地過程可以用峰回路轉來形容。”張健告訴記者,在征地剛剛開始時,很多村民由于對高鐵的情況還不夠了解,對于高鐵主線及站場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后來,經過征地工作組的耐心細致解釋,群眾了解到了高鐵對當地經濟的積極帶動作用后,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此,很多群眾在還沒有拿到征地補償的情況下,積極提前交付土地給高鐵主線作建設使用。這讓張健感慨頗深,“這深深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給我們推進高鐵項目建設、拉動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信心。”

為了實現與高鐵站無縫對接,麻陂鎮正在規劃建設一條通站大道,串聯起麻陂南北方向。與此同時,惠河、廣河兩條高速的連接線也在加快建設中,為來往的人流、物流、車流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體驗。張健表示,麻陂鎮將借著高鐵建設這一股“東風”,奏響鄉村振興的號角,以第三產業為牽引,打造起博東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的增長極。

楊僑鎮委副書記、鎮長盧慧明:

讓楊僑真正進入珠三角核心區

從博羅北站延伸出來,其配套工程所涉范圍不僅包括麻陂鎮,也包括楊僑鎮。

作為博羅產業轉移工業園楊僑片區的所在地,楊僑鎮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楊僑鎮委副書記、鎮長盧慧明認為,在贛深高鐵建成通車前,楊僑鎮不論在地理位置還是空間位置上,都處于珠三角的邊緣。而高鐵開通后,當地距離深圳的路程時間縮短到半小時左右,在空間區位上真正進入珠三角核心區。

在盧慧明看來,楊僑過去工業基礎薄弱,當地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低的產業。讓他感到欣喜的是,自贛深高鐵啟動建設并明確設置博羅北站以來,楊僑鎮的招商引資工作發生了質的變化——近三年來,楊僑鎮引進了109家企業,數量是過去10年總和的2倍,而且絕大部分屬于規上企業。

不僅如此,贛深高鐵通車也將帶動人、財、物等要素加速流動,大大提升博羅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活力。

盧慧明預判,這些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到來以后,將帶動外來高素質務工人員的進入和本地青年人口的回流,促進當地教育、醫療和商貿等社會經濟發展,真正帶動博羅東部鄉村振興。

■觀察眼

高鐵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

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

對于即將步入“一縣三站”高鐵時代的博羅,高鐵的開通不只是一次致富的機會,更是城市能級提升的關鍵轉折點。

這些年,博羅交通建設的成效有目共睹,境內高速通車里程長達220多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全市第一。但同時也要看到,不論是博羅的對外連接道路還是內部循環道路,仍有諸多不通暢之處。

博羅主政者很明白,修路是發展所需和民心所向。正在建設的3個高鐵站,將成為巨大的“導流器”,把粵港澳大灣區的人、財、物等要素引入博羅。更加通達快捷的對外交通方式,也將撐起博羅的產業發展框架和城市發展格局。

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經濟圈”,不僅關乎出行,更關乎發展。

以即將建成投用的贛深高鐵博羅北站為例,該站場位于博羅東部地區。與毗鄰廣州、東莞的博羅西部地區不同,東部地區工業發展底子相對薄弱。由于缺乏就業機會,這里的農村勞動人口大量外流到工業發達的周邊地區,造就了廣泛存在的“空心村”。

贛深高鐵的通車,對于博東地區來說,不僅將帶來新的、更高端的企業,也將吸引更多青年人口到來或回流。而青年人口,正是一個地方的生命力所在。

可以預見的是,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通車后,博羅與粵港澳大灣區周邊城市的社會經濟聯系也將變得更加密切,激發出城市發展的新活力。(南方日報記者廖鈺嫻)

關鍵詞: 贛深高鐵 全線通車 一橫兩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