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區食堂滿足社區居民餐飲需求 “AI+物聯網+餐飲”先行者需探路
2021-08-19 13:24:24 來源:科技日報
上海市虹橋社區AI食堂店長唐龍云介紹,在食堂使用敬老卡是非常方便的,目前已經運營了一個月,平均每天需供應350份到400份。據悉,AI社區食堂一期投入在130萬元左右,二期投入將近70萬元,屆時可以進一步節省人力,同時供應外賣,營業額有望翻番。
“AI+物聯網+餐飲”,先行者需探路
熙香是“AI+物聯網+餐飲”這條路徑上的先行者。李明介紹,熙香三年前開始做第一代智能小吃機,如今已經做到第五代了,做到第四代才有讓其進入市場的打算。此前都是不斷地做樣機,不斷地驗證,不斷地否定、優化再改進。“沒有先行者,只能靠自己不斷摸索。”
2020年春節疫情期間,上海市醫院、藥企、政府機構加班加點,各單位食堂卻因存在聚集風險無法正常供餐,街面店鋪也幾乎全部打烊,熙香則通過“在線云食堂”為他們提供后備“軍糧”。
與此同時,熙香了解到疫情期間孤老、高齡獨居老人用餐難的問題,聯合長寧區部分街道開通了綠色通道,為“剛需老人”以每餐12元的成本價提供送餐到家的餐食服務。為了有效防控疫情,繼而推出了“無觸智能取餐柜”,落地在企業辦公樓宇,員工可根據需求錯峰取餐用餐,取餐柜的保溫功能則可以保證員工隨時可吃到“熱乎飯”。
熙香以“AI+物聯網”技術為核心,賦能傳統中餐后廚,以智能化終端基礎設施為基礎,立足于數字產業化,探索出的符合上海“新基建”下的社區餐飲新模式。
李明介紹,不同于傳統外賣餐飲,在其最新3.0版本的全自動無人微廚中,除了擁有人工智能分析與運算能力的“主廚”設備,研發人員還將工業機械臂改造為可進行食材搬運與打包“廚工”,做到了徹底的無人化,全程可追溯。“該3.0版本的全自動無人微廚,也是上海首個獲得餐飲證照的AI智能廚房,標志著無人微廚正式進入市場化運營。”
虹橋社區AI食堂的成功落地同時也是政企合作的重要成果。首先由虹橋街道主動跨前,解決場地選址、電力保障等難題,隨后熙香提供門店設計圖紙,長寧區市場監管局深入研究新模式、新業態的市場準入,根據社區AI食堂的實際生產、出餐、用餐、清理、排污等環節,逐條研究指導,最終予以頒發食品經營許可證。據悉,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初步規劃在全市推廣100個AI社區食堂。“目前,熙香也正在跟園區、寫字樓、養老機構進行積極溝通,初步計劃到今年年底推出10至20個AI食堂。”李明說。(岑盼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