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社區食堂滿足社區居民餐飲需求 “AI+物聯網+餐飲”先行者需探路
2021-08-19 13:24:24 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全國首個AI社區食堂亮相上海。熟練制餐的機械臂,“一秒識價”的自動結算系統,24小時“開工”的智能小吃機……走進這間占地約130平方米的AI社區食堂,目之所及就是滿滿的高科技元素。它不僅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了新奇的體驗,也切切實實地滿足了他們的餐飲需求。
記者了解到,這家AI社區食堂是上海智慧城市的示范點之一,由上海熙香藝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熙香”)打造。從智慧配餐1.0,到人工智能化2.0,再到完全無人化的物聯網智能餐飲3.0,熙香在“AI進化之旅”中一步步前行。
AI烹飪系統提高制餐效率,提供健康菜品
AI社區食堂搭載全自動智能烹飪設備和數據化精細運營系統。走進無人面檔區,只需要把碗放在取面位,窗口里一整套設備就迅速開始運轉,從原料的小麥粉和礦泉水,到壓制出面條只需要8至10秒,隨后機械臂會進行取面、煮面并加湯,實現自動出餐,高峰期三個湯簍全部打開,平均每碗面只需要1到2分鐘便可以取到。
在檔口一旁還配有多種澆頭可供選擇,顧客拿好需要的餐品后,將餐盤放在AI識別智能結算臺,屏幕上會自動顯示每道菜品的價格,配套的銀聯商務收銀設備同時支持多種支付方式,不論是現金、刷卡、掃碼、刷臉還是數字人民幣,結算過程省時省力,優化就餐體驗。
除了無人面檔區外,這間社區AI食堂還提供了自助中餐、網訂柜取,以及智慧小吃機等不同的功能區。明亮的烹飪間里,機械臂將凈菜放入智能烹飪系統,自動進行煎烤蒸煮,素菜、小炒類一般5到8分鐘出鍋,全程不見油煙。據介紹,熙香自主研發的智能烹飪設備,無明火、零排放,數字模擬中餐炒、煎、蒸、煮、炸等動作,一道菜對應一道程序,程序7天可追溯,保證生產環節的安全。
自2013年開始探索標準化的智能中餐烹飪,熙香經過多年研究,如今已經形成了具有核心技術的標準化中餐無人烹飪體系。該體系將AI要素將軟件系統、硬件設備串聯起來,廚師多年的烹飪經驗、傳統餐廳后廚的復雜作業都交給機器,為繁瑣復雜的中餐標準化生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AI社區食堂內的數字化烹飪可以模擬中餐八大菜系,自動分菜、自動打包。”熙香CEO李明介紹,AI社區食堂的烹飪系統則能根據算法精準控制油鹽攝入,調節菜品的溫度和濕度,同時提供菜品的營養分析,為老年人、白領等不同的人群提供參考。
與養老系統聯動,實實在在惠民
AI社區食堂為周邊居民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其中老年群體的占比較高。記者了解到,該AI食堂所在的虹橋街道是一個深度老齡化的社區,截至去年年底,社區戶籍老年人口19201人,占總戶籍人口的38.4%,其中百歲老人9人,孤寡老人137人,獨居老人1131人,社區老齡化呈現“程度深、高齡化、獨居多”的特點。
“AI社區食堂的定位就是以社區老年人為主,同時兼顧社區居民”,李明介紹,與傳統服務員不同,AI社區食堂的服務人員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在前廳對老人做一些引導性的工作,例如對于初次進入食堂用餐的老人們進行一些選餐、用餐的指導,在他們排隊等待,情緒焦躁時進行安撫。
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中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馬琍對于AI食堂里的熱鬧景象感到十分欣慰。 “現在的老人實際上對生活品質都是有要求的,比如這個AI智能食堂,我們一開始以為老年人的接受度不一定會很高,沒想到這里都成網紅打卡地了。” 馬琍說,“以前常在報紙上,在電視里看到有關人工智能的報道,沒想到這些高科技沒有拋棄老年人,自動化的烹飪,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小小的食堂也能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不僅是方便、健康、營養,AI社區食堂還與養老系統聯動為老年群體提供了用餐優惠。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韓軍燕介紹,在AI社區食堂用餐,政府給予的助老補貼可在支付時進行直接減免。在后臺,銀聯給食堂也提供了用戶積分、對賬以及綜合管理的各方面的相關服務。
“進來一看就覺得非常好,20元的前提下可以四菜一湯,老年卡的優惠可以滿20元免費3元,回去的時候把晚餐都已經帶好了,對居家養老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某居民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