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持續走低 延伸產業鏈可“對沖”風險
2021-07-25 13:41:41 來源:湖北日報
曾經,湖北生豬產業火熱,牧原、正大爭相前來擴大產能。而如今的“豬市”,似乎換了光景,豬價從去年年底峰值時均價40多元/公斤,跌到了16元左右/公斤,部分地區豬肉價格已經跌破14元/公斤。從暴漲到跌跌不止,豬圈還是一個“聚寶盆”嗎?
產量上升,肉價下降
7月16日,省農業事業中心召開了當前生豬生產形勢分析會,公布了湖北生豬生產及價格情況。目前,全省累計出欄生豬2201.96萬頭,生豬存欄2560.78萬頭,能繁母豬存欄259.14萬頭,生豬產能已基本恢復至常年水平。
產量持續提升的背后是豬肉價格持續走低。3月以來,豬肉及活豬收購價較年初高點均連續21周回落,豬肉價格甚至跌至12.24元/公斤。受此影響,豬倌們面臨的風險急劇放大,不少豬農“叫苦不迭”。外購仔豬育肥的養殖場戶于4月份開始進入虧損狀態;自繁自養的養殖場戶于5月下旬進入盈虧平衡點,6月份,整個養豬業開始進入全面虧損。效益由盈轉虧,據省發改委數據,我省豬糧比價連續4周在預警范圍,分別為5.55∶1、 5.04∶1、4.68∶1和4.22∶1,特別是近2周,處于一級預警區間。盡管從6月24日后豬價有所反彈,但活豬平均成本價16. 38元/公斤仍高于售價15.21元/公斤,按照每頭生豬出欄平均體重133.31公斤,平均每頭虧損155.97元。
“三月不知肉滋味”,以前吃不起高價豬肉的人,現在可以敞開吃。但對養豬戶來說,這更像是一個“災難”。去年,豬價持續攀升,業內人士稱,去年單頭盈利大約2000元以上。這樣的利潤是什么概念?市場上,一瓶1499元的飛天茅臺,其利潤占比為49.1%,也就是736元。一頭豬的利潤最高已經等于2.7瓶茅臺的利潤。可一年時間不到,變成一頭豬虧上百元。
“豬周期”導致肉價低迷
其實,生豬市場價價格波動是常態。一般而言,母豬孕育到生豬出欄需要18個月。當豬肉價格上漲,會刺激養殖戶增加當期補欄后備母豬,約在14個月后繼續為生豬市場供給,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又會打擊市場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周而復始,形成了所謂的“豬周期”,平均4年時長“豬周期”已成為行業共識。全省這輪“豬周期”從2018年6月起始,2020年3月活豬均價達38.08元/公斤的最高值后,一路下跌,價格在15元/公斤左右尋求支撐。
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黃國雄表示,“豬周期進入下行階段,短期內生豬市場低迷的狀況難以扭轉,原因來自多方面”。5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連續20個月環比增長,生豬存欄高達4.31億頭,已接近2017年的生豬存欄水平。產能快速增長帶來市場供給大量增加,去年豬價較高時,鄂州一家水泥企業轉型建設26層高樓養豬項目,華中農業大學養殖專家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養豬太熱了,26層高樓養豬成本高、難贏利。全省生豬規模養殖場數據表明,今年5月份規模養殖場出售肥豬平均為136.37 公斤/頭,比去年同期每一頭增加10. 28公斤,為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最高,比正常年份每頭要增加20-30公斤左右。
國內豬商打成一片,進口豬肉也來湊熱鬧。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1至5月份,豬肉進口量為196萬噸,同比增加13. 7%,疊加去年11至12月份出庫受限的80萬噸凍豬肉,合計相當于增加了近3000萬頭生豬供給。千萬頭豬急需國人大快朵頤,然而消費者們并不買單。據統計,2020年我國居民家庭人均豬肉消費量為18.20公斤,同比下降10.2%。此外,二季度是豬肉消費傳統淡季,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進一步加劇了豬肉消費疲態。
延伸產業鏈可“對沖”風險
生豬市場進入下坡路,政府、企業等多方力量集體踩下剎車。全省去年以來生豬擴產新建產能過1000萬頭,目前投產的僅30%左右。雖然存欄生豬和能繁母豬還處在慣性增長階段,襄陽、黃岡兩地能繁母豬數已達歷史峰值,但是國家政策調控能力依然顯著。2021年春節后豬價連續21周下跌,豬糧比價一度跌至5∶1以下,國家發展改革委連續發布了三級、二級和級預警信息,引導養殖戶適度調節生豬產能,減少了投機性二次育肥的現象,減緩了供給階段性過剩局面。與此同時,7月7日,中央豬肉收儲2萬噸,成交1.7萬噸,折合26元/公斤,超過最新市場批發價24.4元/公斤,市場恐慌情緒有所緩解。7月14日開啟2021年第二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競價交易1.3萬噸。隨著國家一系列調控政策的發布,養殖主體市場信心明顯提升。
“發展生豬全產業鏈是抵抗豬周期風險的重要抓手”,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易俊東說。1月,正大集團在咸寧市將投資約24.95億元用于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多環節的投入形成互補。“我們是活豬趕進去,餃子、鹵肉產出來”,正大集團中南區種豬貿易中心總監楊新宏告訴記者:“單純的發展某一環節風險大,現在養殖出現困難以后,全產業鏈發展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保證效益穩定。”
生豬產業鏈包括種豬、飼料、養殖、屠宰、流通、深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在第20屆中國武漢種豬拍賣會上,武漢金龍畜禽有限責任公司一頭種豬賣出了4.2萬元的高價,公司負責人雷賢忠說:“東方不亮西方亮,養殖不賺錢時,種豬、加工、銷售環節就會有錢賺,不可能全鏈條虧損。建立了全產業鏈,抵抗市場風險大大增強。”
黃國雄說,預計2022年5月份以前,平價豬肉仍是主流。從國際、國內市場來看,4年一輪回的豬周期暫難避免,只有認真發展全產業鏈,才是抵抗市場風險的良方。(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澍森 通訊員 謝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