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到2025年形成村到鄉鎮0.5小時和鄉鎮到縣城1小時交通圈
2021-07-01 13:37:32 來源:中宏網
(記者 陳斌 李天慧)“到2025年,建成農村公路4萬公里,基本實現縣(市)到鄉鎮通二級公路、鄉鎮到建制村通路面寬4.5米以上公路、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6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總體目標和16項重點任務,促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圖源:河南政府網
總體目標明確
形成建制村到鄉鎮0.5小時和鄉鎮到縣城1小時交通圈
《意見》明確,到2025年,農村交通運輸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基本完善,長效管養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支撐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大數據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有力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兩網、兩圈、兩示范”目標,即建成廣覆蓋、深通達、高品質的農村公路網絡和城鄉客運一體化、農村物流便捷化的客貨運輸網絡,形成建制村到鄉鎮0.5小時和鄉鎮到縣城1小時交通圈,打造“四好農村路”交通強國示范區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先行示范區。
到2035年,高標準建成“便捷舒適、安全可靠、智慧高效、優質多樣”的農村交通運輸體系,率先基本實現農村交通現代化。農村交通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生態環境和鄉村產業互動協調,農村公路實現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管理,按需獲取的即時出行服務廣泛應用,基本實現農村地區“出行無憂、暢行無阻,人享其行、物優其流”,助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到本世紀中葉,農村交通運輸體系更加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綠色低碳,充分滿足廣大群眾出行需求,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有力支撐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16項重點任務
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構建廣泛覆蓋、優質高效的農村公路網絡。優化路網結構,加快形成縣域內以鄉鎮為區域中心、建制村為節點,覆蓋廣泛、互聯互通的農村公路網;提升建設品質,到2025年,建成農村公路4萬公里,基本實現縣(市)到鄉鎮通二級公路、鄉鎮到建制村通路面寬4.5米以上公路、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實施“消危”行動,到2025年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公路2020年年底存量四、五類橋梁改造,及時處置新發現的農村公路五類橋梁,到2025年縣道、鄉道和通客車村道安全隱患治理達標率達到100%;加強項目管理,引導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工程監督,將群眾滿意度納入農村公路考評體系。
健全責權明確、共治共享的農村公路管理機制。強化治理能力,到2022年包含愛路護路內容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制定率達到100%,到2025年農村公路“路長制”全面建立;提升智慧化水平,到2025年,縣道和重要鄉道實現數字化管理、路況自動化檢測,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強路域綜合治理,到2025年,建立縣級有執法隊、鄉鎮有執法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實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基本實現縣道、鄉道路域環境治理“八個無”目標,即交通標志前后500米無廣告、無違法建筑物、無違法穿越公路的設施、無違法非公路標志、路基路肩邊坡無非法種植物、無擺攤設點、無打谷曬場、公路用地范圍內無堆積物;加強安全監管,確保農村客運班線安全運行。
完善科學規范、長效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模式。健全養護機制,到2025年,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年均養護工程實施比例不低于總里程的5%,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0%以上;增強養護能力,到2025年,實現縣縣有標準化養護中心、鄉鄉有管養站、村村有養護室。
構建服務均等、便民惠民的農村運輸服務網絡。城鄉客運均等化,到2025年,建制村通客車率保持100%,建制村最多一次換乘到達縣城比例達到100%;農村物流便捷化,到2025年,農村物流服務覆蓋鄉鎮、建制村比例達到100%,建制村直接通郵率保持100%,快遞進村覆蓋率達到100%;產業運輸融合化,加快形成“產、供、運、銷”一體化全鏈條服務體系。
建立支持有力、主體多元的資金保障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加快建立以市、縣級投入為主,省級適當補助,社會資本和群眾參與為輔的農村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資金籌措機制;創新投資方式,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產品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籌集社會資金用于“四好農村路”建設。
《意見》強調,省交通運輸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四好農村路”建設考核管理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資金、示范創建等掛鉤;市、縣級政府要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列為年度重點任務,納入年度考核范圍;各級財政、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農村公路績效評價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級審計部門要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運營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確保各級資金按照規定足額及時到位、規范使用;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運營市場監管,強化對從業單位和人員的信用評價,實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全面推進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