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寧波梅農搶抓互聯網商機 打好楊梅產銷“突圍戰”

2021-06-30 10:06:09 來源:寧波日報

“端午楊梅掛籃頭,夏至楊梅滿山紅”。6月,寧波各大楊梅主產區迎來采收高峰期,一時間浮翠流丹,空氣里仿佛彌漫著酸酸甜甜的楊梅味道。“這個月,我們村‘富硒楊梅’線上線下銷售挺火。今年,全村楊梅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左右。”談起楊梅銷售業績,慈溪市匡堰鎮乾炳村黨總支書記戚呂剛喜上眉梢。

戚呂剛是今年楊梅季的“新晉網紅”。在前不久舉行的慈溪網絡楊梅節上,他做客網絡直播室,在近2小時直播中,幫助本地梅農銷售楊梅近30萬元。“今年,匡堰南部片區倡隆、乾炳、崗墩三個村首次組團上網‘打CALL’,不僅打響了‘富硒楊梅’品牌,還拓寬了楊梅銷路。”匡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夏赟說,面對外地楊梅的“前后夾擊”,本地梅農搶抓互聯網商機,提升栽培技術,延長產業鏈,打好楊梅產銷“突圍戰”。

巧打時間差楊梅住進溫室大棚

本地楊梅,尤其是烏黑的荸薺種楊梅,是寧波人眼中的“人間至味”。但這些年,情況正在悄然變化。“以前是一年等一回,端午過后才能吃到心心念念的楊梅,但現在能從5月初吃到7月初,而且還能品嘗到不同口味的楊梅。”市民陳先生的話,點出了寧波楊梅消費市場的現狀,外地楊梅大舉進入,消費者大快朵頤,但本地楊梅種植戶壓力重重。

面對打著“飛的”前來搶占市場的外地楊梅“大軍”,本地楊梅產業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我市梅農應對的第一招是試水大棚楊梅種植,提前上市時間。近年來,慈溪、余姚梅農引入智能溫控設備,對大棚進行精細化管理。與露天楊梅相比,大棚楊梅身價高出好幾倍。“這兩年,優質大棚楊梅每公斤能賣到200元,畝產值7萬元以上。”慈溪眾品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佰橋說。

在慈溪、余姚,保溫大棚楊梅總面積約200畝。“為了應對外地楊梅的市場沖擊,我們在三年前就開始引入大棚楊梅種植技術。目前,全鎮保溫大棚楊梅總面積已達30畝。”余姚市丈亭鎮農辦負責人說,丈亭大棚楊梅在5月20日左右上市,使當地楊梅采摘期提前近半個月,“大棚楊梅受天氣影響小,與同期上市的外地楊梅相比,競爭優勢明顯。有時,它們在市場上還沒露面,就被客戶提早搶訂一空。”

數字農業技術的運用,讓楊梅在大棚里“住”得更舒適。去年,慈溪市匡堰鎮迪鋒楊梅專業合作社社長戚迪鋒投入70多萬元,帶領合作社成員在楊梅山建起6畝數字化溫室大棚。“我們在大棚里安裝了溫濕度傳感器、噴滴灌裝置等,中控室的電腦屏幕和我們手機能實時顯示相關數據。水澆多少,肥料撒多少……管理員動動手指便能調控。”戚迪鋒說,借助數字農業技術,本地楊梅實現錯峰上市,品質進一步提升。

引進新品種延長楊梅銷售時間

在推廣大棚楊梅栽培技術的同時,我市梅農積極引進適合本地生長的外地楊梅品種,形成“百花齊放”的產業格局。據統計,寧波楊梅常年栽培面積約32.7萬畝,栽培品種以荸薺種為主,面積23.1萬畝,其他品種還有炭梅4萬畝、東魁楊梅3.8萬畝,以及粉紅種楊梅、水晶楊梅等,主要分布在慈溪、余姚、寧海、象山等地。

近年來,余姚市牟山鎮大力發展白楊梅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提高白楊梅的品質和知名度,我們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舉辦‘科學育梅’培訓班,組織梅農外出學習取經,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該鎮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牟山白楊梅有兩大品種,一種是偏粉紅色的夏至紅楊梅,另一種是偏白色的水晶種楊梅。今年,普通白楊梅每公斤售價逾160元,經過精心包裝的白楊梅每顆能賣到5元。

與荸薺種楊梅相比,東魁楊梅成熟晚、易保存。近年來,東魁楊梅在我市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鄞州區咸祥虹祥水果合作社有150畝楊梅林,其中5000多株是東魁楊梅。該合作社的楊梅6月下旬開始成熟,采摘期可持續到7月上旬。彼時,我市的荸薺種楊梅已經下市。“我們的楊梅不但成熟晚,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不使用保鮮劑的情況下,冷藏保鮮期能延長至5天。”合作社負責人金萬祥說。

品種多元化延長了寧波楊梅的銷售期。近年來,江北選育出大果型良種“慈薺”,單果重量、果徑分別可達14.25克和3厘米;慈溪從省農科院引進楊梅早熟品種“早佳”,已在龍山、觀海衛等地推廣種植。“在種好荸薺種楊梅的同時,我鎮大力引進‘舟山晚稻’等優質楊梅品種。”慈溪橫河鎮農辦負責人說,在慈溪市農合聯楊梅產業分會的牽線搭橋下,該鎮還引種了200余畝“福建特早梅”。與露天種植的荸薺種楊梅相比,這種楊梅的上市時間早了一個多月。

楊梅當紅娘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市注重楊梅栽培技術的培訓與推廣,大力發展精品楊梅果園,精品果、優質果比例逐年提升,為寧波楊梅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荸薺種楊梅主產地,慈溪、余姚每年都會舉辦楊梅節。今年,慈溪楊梅節推出了楊梅汁、楊梅綠豆糕等特色美食,讓游客大飽口福,8條精品楊梅采摘線路更是讓人零距離感受慈溪的自然、人文之美。“楊梅產業與旅游業態結合,形成鄉村旅游特色品牌,使老產業煥發新活力。”橫河鎮相關負責人說,楊梅節的舉辦既提高了本地楊梅知名度,也帶動其他農副產品銷售。

小楊梅撬動大旅游。余姚市三七市鎮以農促旅,大力開發楊梅采摘路線——“梅鄉古韻”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線路,將田螺山遺址、美麗鄉村唐李張、古楊梅林、石步古村落等景點串珠成鏈。“市民可以品嘗優質三七市楊梅,沿線飽覽余姚秀美山水風光。”該鎮相關負責人說,每逢楊梅采摘季,石步村古楊梅林及周邊楊梅旅游觀光點或采摘點,都會迎來許多游客。

近年來,慈溪、余姚試水楊梅深加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其間,慈溪推出青瓷瓶裝楊梅燒酒、青瓷罐裝楊梅蜜餞等特色產品。“我們注冊‘匡農優選’公共商標,開發出數款具有楊梅元素的伴手禮。”慈溪憶山文旅有限公司農產品電商銷售負責人戚軍洋說,今年上半年,公司與浙江農林大學試制出一款楊梅口紅,受到年輕人歡迎,“楊梅深加工離不開政策、資金、技術等支持,希望有更多‘伯樂’參與其中,進一步提高楊梅產業附加值。”

借助“文旅+”“互聯網+”,寧波楊梅產業煥發新活力。“競爭未必是壞事,良性競爭倒逼寧波楊梅產業更加重視品種選育和改良,加強楊梅全產業鏈發展和綠色精品技術示范應用,使得本地楊梅品種更豐富、上市時間更長、口感更好。”慈溪市林特技術推廣中心教授

關鍵詞: 梅農 互聯網商機 楊梅產銷 楊梅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