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綠色社區正在山東加快落地 從軟硬件改造到文化營造

2021-06-29 14:05:07 來源:海報新聞客戶端

綠色社區正在山東加快落地。濟南市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日印發《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進一步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開展市中區綠色社區創建行動。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濟南市、東營市、濟南市高新區及市中區等市區先后啟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老舊小區改造升級,綠色社區建設步伐加快,引導居民追求綠色生態的全新生活方式。

從軟硬件改造到文化營造

綠色社區成為老舊社區改造的熱詞。根據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去年10月共同印發的《山東省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到2022年底,60%以上的城市社區參與創建行動并達到創建要求,基本實現社區人居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目標。

《通知》提出,綠色社區創建行動以社區為創建對象,即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不含村民委員會)所轄空間區域。在全區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區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以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方式,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

政策“加碼”下,社區不僅從基礎設施、綠色綠植等方面進行了軟硬件改造,還更加注重綠色社區文化的營造,讓居民過上一種綠色生態生活。

《通知》提出五項創建內容:建立健全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機制、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營造社區宜居環境、提高社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培育社區綠色文化。

上述內容,讓很多市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濟南市中區居民李瑩深有感觸,“兩樓之間的空地裝上健身器材,您是否同意?”面對物業提出的社區改造方案,李瑩直接予以否決。她給出的的理由是,兩棟樓之間的空地,除了綠地綠植,之前并沒有預留健身器材場地,她擔心物業讓有限的小區綠地給健身器材“讓路”。

根據《通知》,多措并舉營造社區宜居環境,其中提出堅持增加社區綠地。“通過拆違還綠、見縫插綠、破硬增綠等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建設各類社區綠地,增加蔭下公共活動場所、小型運動場地和健身設施。”這一條措施,直接打消了“李瑩們”的顧慮。

在培育社區綠色上,《通知》提出,加強社區相關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古樹名木等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活化利用,展現社區特色,延續歷史文脈,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區綠色文化。

據悉,各街道辦事處作為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的實施主體,將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抓好“一社區一方案”的執行落實情況。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濟南高新區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還提出,補齊衛生防疫、養老服務“短板”,完善“15分鐘生活圈”。

借力社會資本

提及綠色社區創建,不少濟南市民熟悉市中區桿石橋街道樂山小區,這個始建于1986年、濟南市首個舊城改造開放式居民小區,結合拆違拆臨、老舊小區提升整治等重點工作,一改以往私搭亂建、設施老化、鄰里疏遠、治安混亂的“常態”,成為“治理”樣板。今年4月,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視頻連線方式組織各區縣住建部門及部分街道辦事處召開全市城市建設工作會議上,樂山社區當時就介紹了綠色社區創建的經驗做法。

濟南市提出年內高標準完成263個以上綠色社區創建任務目標。目前高新區、市中區印發的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文件,均提出今年完成“30%以上”、到2022年“60%以上”的城市社區參與創建并達到創建要求目標。

經濟導報記者從桿石橋街道辦獲悉,綠色社區讓樂山小區的“里子”更實。例如,“兩委”成員、社工全部下到“庭院”中,每人包掛2-3個庭院,還探索將城管、環衛、民警等力量下沉到庭院,定期錯時入戶,逐步掌握每個庭院的居民信息。居民從“不開門”到“打開門”,再到“敞開心”,彼此間的信任逐漸增進,社區庭院更具人情味和火氣。

與老舊社區改造一樣,政策對綠色社區建設推進加大了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這一場“綠色”改造中。

《山東省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方面,要結合清潔取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動社區既有居住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化節能管理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筑節能運營。”

根據《通知》,濟南市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會同區發展和改革局、區財政局,積極爭取資金支持。統籌用好老舊小區改造、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海綿城市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充電樁建設等相關資金,支持綠色社區創建。通過政府采購、新增設施有償使用、落實資產權益等方式,吸引各類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投資參與綠色社區創建中各類設施的設計、改造、運營。

關鍵詞: 綠色社區 軟硬件 文化營造 綠色生態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