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城堅持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推動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
2021-06-28 10:37:11 來源:今晚報
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水……中新生態城積極推動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利用污水廠達標尾水和收集雨水作為地表生態補水水源,利用深度處理的再生水作為綠化澆灌、道路沖洗、工程施工等水源,積極引入淡化海水以補充再生水的不足。2020年全年,生態城合作區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超過50%。
2016年4月,天津市獲批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生態城是兩個試點片區之一。借鑒新加坡經驗,踐行“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理念,生態城建立了海綿城市項目庫,通過建設透水鋪裝、生物滯留設施、設立雨水收集系統、建設人工濕地等方式,將整個區域變成一塊“大海綿”,對雨水進行調蓄與錯峰排放。
同時,生態城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借助公園綠地、調蓄水體等公共海綿空間,加強雨水資源的利用。通過設置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雨水調蓄池等海綿設施,生態城的雨水經過綠地凈化收集后,僅用于景觀補水一項就將近300萬噸,按一噸自來水約5元錢計算,相當于省下1500萬元用水經費。
生態城還將節水工作貫穿于城市建設各個環節:依托于生態城綠建指標,項目在設計階段就需要專門設置節水篇章,在施工時則要注重對節水型器具的使用,節水設施與項目同步竣工驗收,在建設層面為后期節水奠定基礎;加強管網日常運維管理,配合高頻次、全覆蓋的管網巡視,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置管網漏點,切實降低管網漏損率,達到節約用水的目標。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生態城堅持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非生活用水戶全面實施計劃用水管理,依據濱海新區分配的水資源總量和行業用水定額,科學合理核定用水計劃指標,按月統計用戶用水量,實施季度預警和年度考核機制。對于季度用水量超指標的用戶,將向其下發書面預警文件,督促其加強用水管理;對年度用水量超過計劃用水量30%之內的用戶,及時下發整改通知,要求其制定整改計劃,限期完成整改;對年度用水量超計劃用水量30%以上的用戶,督促其開展水平衡測試并進行整改。
(本報記者岳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