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焦點新聞 > 正文

陜西省各類企業積極投身新能源 拓通道把更多新能源“送出去”

2021-06-09 10:52:34 來源:陜西日報

榆林定邊縣北部,鹽堿地上連片的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而在該縣南部山區,龐大的風車群在大風的助力下,扇葉“翩翩起舞”,將“綠色”電力源源不斷輸入電網。以煤油氣聞名的陜北,如今因“風光”變得更加迷人。

4月底,陜北經歷了一輪大風天氣過程,陜西電網持續多日新能源日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4月30日11時15分,陜西新能源發電出力最大達到1000.6萬千瓦,同比增長59.2%,首次超過火力發電出力,承擔了當時全省用電負荷的53.7%。

國網陜西電力調控中心調度計劃處副處長張成剛說,隨著新能源并網裝機比例不斷上升,年來,陜西省通過不斷加寬電網輸送通道,深挖網內調峰能力,全力推進市場化交易等方式,為陜西風、光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搭橋鋪路,全省新能源發展活力十足。

各類企業積極投身新能源

陜西能源結構非常特殊,傳統能源、清潔能源的富集區都在陜北。據統計,榆林風、光等資源總量約占全省總量的70%。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汪光照說:“初步推算,我省具備風能資源開發條件的區域可裝機規模在35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資源經濟技術可開發量1.1億千瓦。”

幾年前,嗅覺靈敏的企業紛紛搶灘新能源市場,這其中就包括我省的傳統電能國企——陜投集團。

“陜投集團2015年宣布向綠色產業進軍。‘十三五’期間,我們通過自主開發、合作開發、兼并收購、改制重組等多種途徑,快速提升新能源裝機容量和資產規模。”陜投集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瓊仁說,“目前我們實現了新能源裝機規模從零起步到百萬千瓦裝機規模的跨越。”

陜西從事風、光新能源發電企業有200多家,但與企業發電熱情高漲相對應的是,電發出來了,卻有一部分送不出去。

國網陜西電力發展策劃部副主任朱岸明說:“‘十三五’初期,陜北風、光資源大規模開發后,榆林本地消納電力能力有限,加之陜北與關中僅有榆橫—信義750千伏一條輸電通道,電力送出能力有限。陜北存在局部‘窩電’狀況。新能源企業不得不棄風、棄光。”

拓通道把更多新能源“送出去”

“要解決‘窩電’問題,首先要拓寬送電通道。”朱岸明說。

2019年6月12日,陜西投資規模最大的輸變電工程——陜北至關中750千伏第二通道輸變電工程全面投運,陜北到關中的送電能力由230萬千瓦快速提升到610萬千瓦。陜北地區的風、光資源源源不斷輸送至關中負荷中心。

“我們在神木建設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20萬千瓦,以前棄光率為12%。”陜投集團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管理部主任黃波說,“二通道投運后,棄光率下降至5.9%。”

“去年到今年,我們又相繼建成投運陜北750千伏洛川變電站2號主變,750千伏朔方變電站及其配套330千伏送出工程,以此來滿足延安及榆林北部的新能源電力送出需求。”張成剛說,預計今年底,陜西電網新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22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發電量達320億千瓦時以上。為滿足日益增加的新能源送出需求,除投運省內新能源電力送出第二通道外,省外新能源電力送出通道也將于今年打通。

張成剛提及的是陜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這是一條“陜電入鄂”的空中高速路。該工程起于陜西省榆林市,止于湖北省武漢市,途經陜西、山西、河南、湖北4省,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目前該工程陜西段已全線貫通,建成投運后,可將陜北風光資源直送湖北,每年可輸送電力400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原煤1800萬噸。

汪光照說,除“陜北—湖北”外,陜西省電力外送還規劃有“延安—南京”“榆林—河南”等3條新能源外送通道,配套建設新能源外送規模3000萬千瓦,目前正在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并取得核準。

陜西新能源利用率居西北地區第一

今年前4月我省新能源利用率達96.48%,利用率居西北地區第一位,較西北地區均利用率高2.19個百分點。“除增加送電通道外,我們還加大調峰力度以及發揮市場引導作用。”張成剛說。

新能源發電和火電不同的是,呈間斷式供應,波動大。例如中午陽光熾烈,光伏電量就非常充足,遇到大風天氣,風力發電量就會很大。

張成剛說:“新能源發電特對電力調峰提出挑戰。為應對這個新局面,我們以AGC智能控制系統代替人工控制系統,有效提升系統可調節資源控制精度和效率,在新能源電力大發時段通道負載率接100%。”

此外,國網陜西電力還借助調峰輔助市場,通過交易壓縮火力發電增發新能源電力。今年前4月,通過省內調峰輔助市場累計增發新能源電量2.41億千瓦時,通過西北區域省間調峰輔助市場增發新能源電量0.43億千瓦時。火電企業獲益9677.6萬元,實現新能源增發和火電調峰收益雙贏。

加寬電網通道和靈活的調節機制使得新能源電力市場交易有了更大的空間。

陜西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工作人員李欣說:“為更好地服務‘雙碳’目標,4月29日,陜西電力交易中心為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賽事場館組織了一場‘綠電’交易。全省41家風電、光伏新能源發電企業與十四運會賽事場館達成1.38億千瓦時交易電量。”

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綠電”交易是今年陜西組織的第三批風電、光伏新能源市場化交易。

今年初,我省出臺了《陜西省2021年新能源發電企業參與市場化交易實施方案》,方案出臺后兩個月內,陜西電力交易中心利用陜西智慧車聯網臺促成充電站運營商與新能源發電企業成交清潔電力5.68億千瓦時;推動關中地區“煤改電”客戶電采暖“綠電”掛牌交易23.73億千瓦時。3次交易以市場化促進30.79億千瓦時風電、光伏電消納。

(本報記者 郭軍 通訊員 薛怡)

關鍵詞: 企業 新能源 日發電量 煤油氣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