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長興縣紡織業帶來全新發展 行業“破局”在即
2021-11-17 13:19:52 來源:浙江在線
走進湖州市長興縣夾浦鎮,不少人會驚喜地發現,當地的紡織業早已不是記憶里的“家家機杼聲,戶戶織綢人”,小微園集聚、“織機上樓”、數字化改革,正為夾浦鎮的紡織業帶來全新的發展契機。
變化背后,一連串數據更讓人驚喜:全鎮打造了7個紡織小微園,共建成標準廠房80.1萬平方米,不僅盤活存量建設用地372畝,減少建設用地800多畝,提高了縣域土地集約節約水平;更在政府“零投入”的前提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集群制造、散戶增收。小微園改造以來,已投產的項目稅收達到18萬元/畝,年產值500萬元/畝,綜合產能提升14%以上,全鎮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行業“破局”在即
作為長興紡織產業的發源地,紡織機運作聲在夾浦鎮回響了30多年。全鎮共計擁有噴水織機41367臺,其中家庭織機戶1581戶、29676臺,75%以上的家庭從事紡織工業及配套服務。
然而近年來,由于廠房老舊、生產效率不高,“低散亂”、環境污染等問題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產業2000多畝用地面積,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僅8.6萬元/畝。如果“一刀切”全部關停家庭織機,將影響數萬群眾生計。
行業“破局”,迫在眉睫。自2019年起,夾浦鎮提出了“政府規劃、鄉鎮主導、企業出資、節地提效”的機制,一方面通過優化布局、盤活利用、標準控制等措施,堅決淘汰落后污染企業,加快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眼睛向內,深挖潛力,充分利用符合條件的“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和城鎮低效用地,合理選址,通過閑置廠房增加空間,廠房低改高、“織機上樓”抬升空間,建設集聚小微園節約空間,積極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通過聯合抱團、兼并重組等方式向小微工業園區集聚,盤活低效存量資產,騰出土地發展空間,提高縣域土地集約節約水平。
政策支持加碼
為了進一步提高規劃方案合理性和業主接受度,該鎮召集紡織大戶開展座談,聽取相關意見,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綱,結合產業發展、業主需求、當地產業布局等因素,為下一步工作推進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全力激活民營資本,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廠房改造、小微園建設等工作,中水回用管網等建設也由投資主體和用水企業共同出資,實現“花小錢辦大事”。數字化的監控手段,也實現了污染排放和能耗量的實時可控。
轉型破局,政策強化支持尤為關鍵。長興縣完善《長興縣切實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地上或者地下空間分別設立。鼓勵企業建設多層標準廠房,允許建成后進行產權分割;對批準實施的加層或翻建改建廠房提高容積率的,不征收土地出讓金,并給予50元/平方米的獎勵。同時,出臺《長興縣實施工業企業差別化政策》《大工業政策三十六條》等文件,對實施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的企業進行相應獎勵。
該鎮還建立畝產效益大數據中心,將企業土地面積、每月產值等數據進行整合,由數據系統對入庫企業的土地供應、資源投入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進行分類綜合績效評價,全鎮目前形成大戶接單、紡織云平臺統一排產、精準分配小戶織機加工業務、產能共享、利益按完成任務分享的新業態,80%以上的紡機戶仍然可以享受制造業生產紅利,年收入約28萬元/戶。(通訊員 朱自強 柳陳勝 本報記者 余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