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一騎絕塵 酒香也怕巷子深
2021-11-08 09:51:39 來源:北京商報
“It’sapieceofart”,意大利貝雕珠寶品牌RussoCammei設計師Vincenzo多次重復著這句話。他告訴記者,因為這些珠寶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是一對耳環,在極細微的地方,雕刻也會有不易察覺的各自特色。
Vincenzo有個很好聽的中文名,聞千竹。不知道Vincenzo如何理解自己的名字,但這個名字很像那些迫切要打開中國市場的意大利商品,它們有氣有節,又默默無聞。
葡萄酒便是其中之一。勃艮第、波爾多、拉菲、羅曼尼·康帝,這是“葡萄酒王國”法國的驕傲。但關于意大利紅酒故事,市場知道的人還不夠多。
在進博會2.2展館的西南角落,有一個由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區政府主辦的展位,同樣被馥郁的葡萄酒充斥。比起場館中心地帶的人流如織,這個展位有些安靜,路過的人可以坐下來,端起酒杯慢慢品。
“我們來參展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達成多大的交易”,前來介紹的負責人仿佛看出了記者的疑惑,“更多是為了進一步傳播意大利的葡萄酒文化。”他有些無奈,“其實,意大利的葡萄酒文化并不比法國弱,只不過,法國在嚴格的監管下為自己樹立了卓越的名聲。”
皮埃蒙特大區的兩個主要產酒區,朗格-羅埃洛和蒙菲拉托,是斬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意大利第五十個文化遺產。
只不過,名和利有時候不一定能恰到好處地匹配。
從數據來看,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幾乎是一騎絕塵。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葡萄酒中,法國占比達41.93%,而意大利的份額為10.26%。
差距在哪?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意大利的酒莊也很多,但不少規模較小,產量限于本土。這是首次由當地大區政府牽頭,把這些酒莊集合起來,來到中國市場。
按照他的說法,國內消費者大多還是比較傾向于門檻低的葡萄酒,比如更容易入口的,而意大利葡萄酒門檻較“高”,這個高在于酸度,單寧更高,釀造工藝也比較傳統;相較之下,在一些地區,為了迎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采取了新的工藝。
買賣未動,文化先行。在市場不易正面攻破的情況下,培養消費者的接受度和習慣,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在展會現場,一位法國葡萄酒經銷商告訴記者,現在中國的消費水平提高,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對葡萄酒也越來越懂,不再局限于高端送禮,也開始了解一些餐桌文化,比如搭配、等級,雖然白酒仍然占領主要市場,但葡萄酒的滲透率也在與日俱增。
嘴上在介紹,手里也沒歇著,他將火腿用小刀一點點片下來,放在酒瓶旁邊的餐盤內,招呼著記者,“來嘗一塊嗎?配這瓶酒剛好”。
葡萄酒與法國莊園,奶制品與新西蘭牧場,奢侈品珠寶與意大利手工,他們之間該是“≤”,以小見大,買賣商品的同時,接納文化,感受不同的傳統,貿易的魅力也在這里。
酒香也怕巷子深。看來這一次,意大利人也意識到了。“中國是一個大的市場,為了建立我們的品牌商業,我們也在微博和微信上進行一些展示。”Vincenzo強調,“不止是為了賣產品,也是為了文化的交流。”
(北京商報記者湯藝甜)
相關閱讀